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伴随着新技术的诞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区块链技术再次迎来“高光”时刻,被冀望于在公共卫生、社会治理、“新基建”等各个领域中持续赋能。
在去年底,中央就明确提出,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在当前的“新基建”热潮中,区块链技术将以区块链企业为主要载体,为新基建提供支持,并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中释放巨大动能。
区块链技术
可加强疫情监测
为什么说区块链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不可或缺”?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就是区块链技术赋能公共监测,能加强疫情监管,抑制疫情蔓延。疫情防控需要多个不同的机构共同协作完成,医院、政府部门、疾控中心、公益组织以及社区机构共同承担排查患者、诊疗救助、隔离疑似和分发物资等工作。由于各机构相对独立,没有同步的系统网络,导致疫情统计初期时存在重复统计、多级上报、信息滞后甚至瞒报等情况。
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段式存储、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质,天然适用于大数据的统计,将其应用于应急公共卫生事件中去,可以改进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杜绝相关信息造假,从而加快公共卫生部门的反应速度,更好地进行决策;同时可以使相对独立的机构共享透明信息,改变“信息孤岛”的情况,有利于决策的执行;还可以根据大数据的监测,快速确认新冠肺炎患者的活动轨迹,寻找密切接触者,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
助力医疗信息共享
实现联动防治
第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助力医疗信息共享,实现联动防治。医患关系是当今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在突发医疗事件的前提下,难以迅速满足所有群众的医疗需求。面对未知的恐慌,患者容易出现求助无门,做出不正确的过激举动,医务人员也存在潜在的过劳以及感染风险。
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医疗链,实现全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保证患者电子病历的真实性,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准确地进行诊疗,也可减少由于患者隐瞒信息导致医疗工作者感染的情况。同时,用户可以实时查询自己的病历,非常时期还可以查询医院情况,更有效地选择诊疗机构,实现医疗机构的最大化运作,解决疫情期间求医无门的情况。
医院、政府部门、医保单位还可以借助区块链组建联盟链,实现医院电子病历信息同步、提高医保报销的效率,从而满足医院信息化、数字化需求,实现联动防治。
可实现精准投放
挽救“信任危机”
第三,区块链技术融合于公益行业,可实现精准投放,挽救“信任危机”。公益组织的透明度以及执行度一直是人们好奇的话题,其热度在本次疫情期间也达到了顶峰。如何才能挽救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区块链技术在公益领域的落地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比如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受赠人、捐赠人、政府部门及社会媒体共同组建联盟链,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不可篡改”的特性,将捐赠从物流、仓储、分发、派发、公示等全套流程的数据以全链条的方式进行存证,像社会公众提供救援物资和善款动态的溯源公示服务,将捐赠的物款使用动态公开透明后,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增加社会互信力。
尽管区块链技术的前景大有可为,但现阶段距离全面推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认为,区块链技术的突破及与其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融合,需要包括政府、链条参与方、技术提供方等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推动平台建设。作为区块链人,我们也会不断开拓底层平台的区块链技术,提升区块链运算和确认的速度,不断开拓企业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生态化布局。
(本报记者何芳采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