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昀
最近监管层针对新三板推出一个分层标准,把7600多家新三板划为了两个层次,一个叫创新层,一个叫基础层。监管层的做法与新三板的迅猛发展有关。
2013年新三板只有300多家企业,2014年的时候是700多家企业,2016年已经达到了7600多家企业。这不仅是数量激增,而且构成庞杂,其中有的资产到了10亿,也有的资产只有1000万的;有的营业收入过20亿的,也有的只有几百万。
在多而杂的情况下,监管层就出了这个分类标准。标准主要体现三个指标,第一是利润,第二是收入,第三是市值。出这个标准的目的就是防范风险,当然,对投资人来说,这个标准不足以解渴。
我们现在有个榜单叫分层,这个榜单应该叫分级指标体系。在那里,投资人能看到100强和细分指标的名录,但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特点,第一个就是很多企业是非常小,但是非常活,通过指标对比能看出,有些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已经是500%的增长,这样一来,投资人判断时,就能为其提供一个参照系,让投资人看出经营者的价值创造能力,与投入产出比呈什么样的变动关系。
现在新三板里面有很多小微企业,其成长性非常好,但是成本管理上有弊端,有短板。
我们把原因寻找和作用力寻找组合起来,现在分层有一个标准,有950家是一个分层的创新体系,我们也可以把它做一个创值的分级指标。7600多家企业可以用创值的指标,每个指标打一个分值,然后进行标识,比如A++,有几个等级,这样投资人很容易地用这个指标体系,发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力。
(本文根据郭昀在中国新三板价值创造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有删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