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去年12月28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中国企业报》集团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峰会”。此次主办方借举办论坛之机,广邀各界来宾,再议营商环境,可以说是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次有力助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类经济主体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过程中,各地区只要市场活跃、发展强劲、经济发达、社会清朗、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的,无不是自身优良的营商环境所创造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营商环境的优化,对每一个市场主体更显重要。总局作为一家有着66年历史的中央企业,肩负着为国家找寻能源和粮食化工矿产,以及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早已摒弃了粗放型单一发展模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诚信人本 和谐共赢”的价值观,制定了“11463”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地质+”的产业体系,致力于建设“透明地球”“美丽地球”“数字地球”的战略愿景,希望积极发挥央企作用,践行新思想,展现新作为,为营商环境的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国家队与主力军作用。
如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此,我站在企业角度抛砖引玉,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一、坚持法治思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保障。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更是企业充分施展拳脚、专心谋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规则的公正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经营前景,聚精会神抓好改革发展的信心与恒心。我们深知这一点,因此对所有规范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我们力争用好、用足,贯彻落实依法治企,成立法律事务部及风险管控部,大力推动合规体系建设工作,确保企业的经营依法合规。
二、处理好监管与市场的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处理好监管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进一步优化的核心内容,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应更好起到引导市场的作用,简化企业相关审批程序,提高政府部门效率,通过平台搭建、土地、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以及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处罚监管力度,进一步为绿色产业提供发展支持。同时,作为企业自身,也要减少高污染、高耗能、违规经营等无效成本,引导资本、技术等优势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绿色产业竞争力,履行好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产业新动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只有坚持质量效益优先,才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只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营商环境的可持续优化。从经营角度看,影响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是创新要素,再就是交易成本。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对市场准入进行优化,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又印发了授权放权清单,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壮大我国产业发展新动能。对全社会来说,这些举措不仅进一步释放了发展潜力,推动产业新动能的开发,也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参与市场竞争,集中精力谋发展。
四、鼓励创新创业,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抓手。经济的活力依托于产业和企业发展,而企业的活力在于主动依靠产业优势,利用市场机制,大胆创新创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是创造力、更是竞争力,也能激励企业创新创业,赢得最大的发展生机,实现各类经济主体的百花齐放。经济有了新活力,也必将对优化营商环境起到有效支撑作用。我们也希望各类协会、智库等非政府组织,积极搭建优化营商环境的沟通平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组织、引导、协调等重要作用。
五、实施目标管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引。不论是哪一类的市场主体,应时应势调整战略、坚持目标导向都是应对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的根本之策。在这一方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调整战略发展方向,主动对接参与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先后承揽了数百亿元的项目,可以说享受到了市场环境优化的红利。
六、创新商业模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对企业而言,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有利于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确立新的竞争优势,进而对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效支撑。近年来,全局立足主业、拓宽思路、创新模式,以“四商”体系建设为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6+1”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实施产融结合、PPP项目、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打造“企业命运共同体”,有效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更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和身体力行,才能有效发挥各方面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衷心希望同各界同仁一道继续加强联系,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本文根据赵平在第五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暨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营商环境峰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