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六保’任务,助推全球产业链畅通”为主题的第六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营商环境研讨会,7月8日开始,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和中企创新大厦拉开序幕。
在高端对话环节,《丝路大视野》作者,中国企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经济日报》原总编辑冯并就“传承与创新——从历史看未来”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主要内容:
《丝路大视野》这本书由黄河出版集团出版,出版时间是2015年,写作时间为2014年,它重点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所依据提出来的国内国际两大格局。我们知道“一带一路”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的来说,“一带一路”既有挑战更有机遇。
当时,中央提出,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这是“一带一路”的一个基础理论,也是主要的决策依据。今天来看,还是如此,必须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前提下,来总结我们的经验,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国际大局就是大家都希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资金“走出去”,甚至是园区“走出去”。
从国内来说,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市场内需的启动,现在已经达到了60%左右;另一个是西部大开发也需要上一个台阶。什么叫西部?地理学家胡焕庸的说法是从黑河到腾冲画一条线,以东的一些地区也属于西部,东北地区在广义上也是西部。在经济上,西部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充分的地区。随着这次疫情的发生,我们看到人流的结构、物流的结构、信息流的结构会发生一种互相的甚至是特殊的变化,比如信息流要加强,人流适当地会减少,而物流,有的地方会增加,有的地方会减少。
我们的企业不管是外向型的,或主要供应国内市场的一些企业,都需要两面作战。不仅要看到我们的产品、资金、技术走出去,为世界人民的生活服务,更主要的是需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作战。
另一个问题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恐怕不全是挑战,还有的是机遇。至少有人认为未来腐败问题可能要少一些,或者变化一下形式。因为网络是很透明的,这是好事,对企业来说就是交易成本降低了。但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最终还得靠创新成果、创新产品。
我们的产业还是有优势的,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就成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这次疫情可能直接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很可能加快我们的智能化,加快机器人的数量,加快高效的网络建设,这显然是未来的一个新业态。那么谁行动得更早,就能够收获到最多的成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