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在提案中建议:聚焦后摩尔时代,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突破性发展。
邓中翰表示,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我国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而后摩尔时代如何占领技术制高点,抢占机遇实现逆势突围,是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2021年,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我国第一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星光中国芯”数字多媒体芯片与长征运载火箭、“蛟龙号”深海探测器等作为国之重器同台进行了展出;同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把“星光中国芯”数字多媒体芯片作为国史文物收藏并永久展出。这几枚由邓中翰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芯片虽小,却承载着科技兴国的重任,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百年奋斗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邓中翰作为留学归国的爱国科技工作者,20多年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从1999年开始,邓中翰院士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星光智能”系列芯片,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牵头制定了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后,“星光中国芯工程”率先实现了技术成果产业化,搭建起从芯片、算法、软件、终端设备、系统平台到整体解决方案的基于SVAC国家标准和GB35114强制国家标准的安防监控物联网系统产业链,进行了以芯片为核心的垂直域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自主可控的智能安防技术产业体系。已经应用于平安中国、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信创工程、智慧城市、数字边境等几十个重大项目建设之中。
面对后摩尔时代对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提出的新挑战,邓中翰提出了智能摩尔技术路线。智能摩尔技术路线是基于“多模融合”智能计算架构的创新和“多核异构”处理器(XPU)片上微架构的创新,并以此为基础研发出“星光智能三号”芯片,创新性地采用了SVAC2.0/H.265双模编解码技术,广泛应用各类机器视觉边缘计算,不仅能满足SVAC国标工程要求,在通用H.265市场也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兼顾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实现了国产芯片的替代。
邓中翰指出,在全球疫情持续影响、多个领域严重缺芯以及技术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突破更加迫在眉睫。近几月,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新举措,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抢占后摩尔时代技术制高点。今年2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2022美国竞争法案》,将创立芯片基金,拨款520亿美元,以促进芯片本土产能和新技术研究;2月8日,欧盟出台了《欧盟芯片法案》,计划投入超过430亿欧元以提振欧洲芯片业,其中“欧洲芯片倡议”将建立专项基金,拟提供110亿欧元用于芯片研究、产能开发和技术创新;去年11月,日本出台了《半导体产业紧急强化方案》,计划在2030年将日本企业芯片营收规模提高至现在的3倍;今年1月,韩国也出台了《半导体特别法案》,计划投入4510亿美元,以巩固其世界领先地位,三星、SK海力士等企业纷纷跟进,三星计划在2030年前加大对芯片业务投资,总投资约合1420亿美元。
邓中翰认为,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受到西方打压,先进制程光刻机无法进货,高端材料短缺,专业人才匮乏,技术交流受阻,特别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高端核心芯片标准化、体系化和生态化创新难度大、投入时间长、资金需求多,迫切需要国家通过重大政策和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对此,邓中翰在今年两会上也提出了建议:
一是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关乎国之大者,后摩尔时代有赶超的机遇,任务更重、所需资金更多,建议比照美欧日韩近期超常规政策举措,尽快研究出台更有支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始终“抓住不放、实现跨越”。
二是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建议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核心芯片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快“科创板”对后摩尔时代核心芯片及垂直域创新企业上市融资步伐。
邓中翰说:“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实现下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坚持自立自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