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仅是防止返贫、提高脱贫质量、提升脱贫群众幸福指数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更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着力点,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工商联副主席、厦门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希平接受本报采访时提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大有可为,空间广阔,国家要引导民营企业主动担当,发挥产业、资源、技术等优势,为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还面临不少问题与障碍。例如现行农村土地现状对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形成制约,易对民营企业的长期投资意愿形成阻碍;人力资源等要素难以从城市流向乡村,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普遍存在人才缺乏、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存在政策落地难的问题,很多政策的申兑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多部门盖章证明,并且兑现时间较长,导致企业的政策获得感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柯希平提出建议:
第一,加大对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探索。分区域、分层次、分阶段鼓励各地方政府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三权分置”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具体实施办法,在公有制性质不能改变、耕地红线不能破、农民权益不能受损这三条红线之外,大胆探索建立更加合理规范和公平公正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让更多闲置宅基地调整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经济项目。通过大胆开展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探索,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来吸引资本。
第二,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提升对乡村人才的吸引力。农村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且短期内难以改观,因此,柯希平建议当前重点从完善乡村人才配套政策入手,对参与乡村振兴的人才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从而帮助涉农企业解决人才引进问题。一是完善国家、省、市乡村人才引进政策,侧重从技能、实操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根据考评结果享受相应优待政策;二是相应优待政策从工资、税收、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向乡村人才倾斜,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既鼓励符合一定考评结果的人才在乡村落户发展并给予安家补贴,也允许人才优先选择在当地省会城市或就近大城市落户。
第三,通过大数据推动更多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为了弥补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缺乏政策供应和各种保障因素不充分的问题,政府应牵头梳理优惠政策清单,列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与措施,进一步引导指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投资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同时要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或地区层面建立统一的乡村振兴政策信息化平台,打通税务、市场监管、统计等各监管平台数据。
柯希平补充说,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大数据直接筛选匹配可申请企业名单,并主动上门落实政策;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平台自主录入相关信息后,直接获取可申请的政策信息,使政策学习和兑现更加便捷高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