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宁举办

2022-09-26 13:54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宁举办
  一大批合作备忘录和协议正式签署,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意向落地,9月22日下午,由剑桥大学、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英国剑桥)承办,“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以线下和云端形式同步举行,围绕“深化科学研究到技术转移:国际创新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发展模式”主题,近200位政、产、学、研、资各界嘉宾,跨越8900公里的地理阻隔,共话全球科技创新范式。


04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宁举办248.png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现场


  南京市人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罗群,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南京市科学技术局二级巡视员丁建华线下出席;剑桥大学科研和国际关系副校长安妮·弗格森-史密斯,剑桥大学工程系主任、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理查德·普拉格,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教授彼得·泰勒,剑桥圣约翰创新中心总经理大卫·吉尔线上出席;剑桥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CEO及学术主任初大平、总经理吴岸出席论坛。

  参与本届论坛的中科院院士和专家学者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山东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樊丽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副校长吴岳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程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极弱磁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房建成,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崔铁军,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长曹苏民,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国内合作办公室主任高新房,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副院长乔岳,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罗本进。

  履行大学使命 以科研产业化助力区域发展

  论坛伊始,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代表新区对论坛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剑桥大学科创南京中心已成为新区与全球创新资源深度融合的重要窗口,“期待中心继续充分链接剑桥大学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助推新区建设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

04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宁举办894.png

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伟,线下发言


  剑桥大学科研和国际关系副校长安妮·弗格森-史密斯,代表校方向中心成功举办第四届“剑桥南京论坛”予以祝贺。她分享到,剑桥大学始终追求一流的教育、学习和研究,将“以学术和知识回报社会”作为大学使命,科研产业化是实现大学使命的关键部分。

  “南京中心汇集剑桥和中国顶尖大学人才,在原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化领域展现了独一无二的共同合作能力,这一独特模式秉承剑桥大学使命”,弗格森-史密斯副校长强调,“校方积极支持通过南京中心实现剑桥研究的科研创新与产业化,造福南京、剑桥和整个社会。”

04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宁举办1167.png

剑桥大学科研和国际关系副校长安妮·弗格森-史密斯线上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更加需要互惠共享的战略高度,深化国际合作,创造具有全球贡献力的科研成果。

  他分享到,“剑桥大学是南京大学的重要海外伙伴,通过剑桥大学南京中心这一国际合作枢纽,两校积极开展结合地方需求的科创合作,促进高校发展与地方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04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宁举办1358.png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线上发言


  正如弗格森-史密斯副校长所言,“科研产业化是实现剑桥大学使命的关键部分”。剑桥优势既体现在基础研究上,也体现在基础研究的产业应用上。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2022》报告,“剑桥集群”是全球最密集的科技集群。面积仅1900k㎡的剑桥周边地区,有5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扎根,包括ARM、Solexa、阿斯利康等世界一流企业,由剑桥大学知识产权商业化机构“剑桥企业”投资的初创公司,五年存活率高达92%。

  是什么造就了“剑桥集群”及其创新生态?论坛现场,剑桥圣约翰创新中心总经理大卫·吉尔和剑桥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教授彼得·泰勒共同给出答案。

04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宁举办1660.png

剑桥圣约翰创新中心总经理大卫·吉尔线上演讲


  吉尔分享了剑桥大学在促进区域企业创新,推动山东大学及青岛市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的本土化实践;泰勒教授则进一步阐释剑桥大学的创新技术产业化模式。

  “知识系统、商业系统、融资系统、空间系统四大要素及其互动,带来知识生产和创业活力最大化提升,这正是剑桥的成功经验”,泰勒总结到。在这一创新生态体系中,知识系统帮助人们形成思想、获得技术,商业系统覆盖企业、咨询等经济机构,空间系统提供研究场所和系列基础设施,金融系统为企业和基建提供资金,彼此作用,创新“得以发生”。

  打通R&D转化链条 建构国际科技合作崭新模式

  在山东大学经济学教授乔岳看来,科技创新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他将创新转化分为“R-I-D-M”四个连续阶段: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基础研究(Research);将规律转化为能产生实用价值的创造发明(Innovation);将创造发明的应用研究在产业层面进行的产业开发(Development);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匹配(Marketing)。

  通过与欧美国家科研经费投入情况的对比分析和当前我国科创载体的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乔岳认为,当前我国创新转化的核心困境,是位于原创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中间环节的“创造发明”研究严重不足,成为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瓶颈。为此,他建议公共资金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同时,重点着力于应用研究的投入,特别是通过国际合作,建设针对“创造发明”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通研发基础研究-研发驱动式创新和应用研究-需求驱动式创新双路径,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围绕研究创新价值链,中心学术主任初大平教授作了“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与本土创新相结合的科研产业化模式”主题报告。他认为,完整的研究创新价值链包含“原创基础研究(Research)-原创应用创新(Innovation)-技术开发(Development)-产业化(Commercialisation)”四个阶段。通常,原创基础研究探索未知,风险高,至少需要10-20年以上才能见效,高校和科研院所侧重于这一阶段;原创基础研究成果投入到应用研究需要5到10年;应用研究成果到技术开发阶段需要3到5年,实现产业化则通常再需2至3年,初创公司、独角兽、龙头企业等市场角色侧重于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阶段。

  “R&D中从‘R’到‘D’的顺利实现,离不开应用创新的中间环节”,初大平强调,“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定位于原创的应用创新研究,从中间环节嵌入,向上对标世界科技前沿,最大限度引入剑桥和国际原创研究成果;向下结合本土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中心开展创新研究,加速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

  “中心致力于构建国际‘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的全球创新循环体”,初教授概括到。在剑桥大学原创成果、顶尖资源导入下,在当地政府产业基础、政策扶持和人才支撑下,剑桥大学南京中心协同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展开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输出原创技术成果,通过技术转移和初创企业的方式,积极引入资本要素,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升级。

  收获系列硕果 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备忘录

  正是在这种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的指导下,本届“剑桥南京论坛”上,由江苏省、南京市和江北新区政府有关领导、剑桥大学校方领导和学者、国内院士专家担任见证人,中心收获系列硕果,签署一批合作协议与备忘录:

  高校合作方面,由剑桥大学科研和国际关系副校长安妮·弗格森-史密斯、东南大学副校长孙立涛、剑桥大学南京中心CEO及学术主任初大平,分别代表三方签署备忘录,深入推进各方在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进一步的学术联系,包括创新管理、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

  科研院所合作方面,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罗本进,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吴岸,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研项目合作、组织相关研讨会议,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企业落地方面,4家由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校友创立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宇源新能、惠尔智能、明树数据、天羽蜂科技签约意向落地中心。上述四家企业均参加过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国际技术系列路演”活动,中心将继续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助力企业发展;

  公共服务方面,南京睿维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CEO邓远博、中心总经理吴岸,分别代表双方就建立“超高精度光学加工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签约达成意向。该平台主要面向“光电技术产业集群”,与本地主导产业方向高度融合。

  科创发展融于产业热土,南京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尚振柏进一步分享了新区科技创新优势。他表示,作为江苏省重点打造的创新策源地、引领区和产业增长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背景之下,新区积极为科技人才、创新项目的落地成长提供最佳土壤。

  做强平台能力 推进初创企业产业化进程

  依托中心所探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已有多位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将已验证可行的剑桥原创基础研究成果,推进到原创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阶段,落地南京中心、成立初创公司,开启他们的商业化之旅。

  由中心“48V直流转换器电源系统?”科研项目孵化,南京能利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XPU大算力芯片电源解决方案,致力于用更少能源驱动更高算力,已获得近千万人民币融资。

  “南京中心为能利芯的创立与发展提供大量便利,包括专利保护服务和大型现代化实验室”,剑桥大学教授、能利芯执行董事龙腾分享到,“中心为校方科研人员的研究想法提供了培育港湾,帮助他们连接国内的产业需求端,促进多年积淀的底层科学研究进一步工程技术化和产品化,最终实现商业化。”

  南京睿维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打造业界领先的车载抬头显示(HUD)系统的初创企业,致力于实现驾驶过程中车辆驾驶信息与真实场景的深度融合,已获得数千万Pre-A轮投资。

  以“科技创业之路:平台的助力”为题,剑桥大学博士、睿维视创始人及CEO邓远博分享到,在源于剑桥的抬头显示技术国内落地的过程中,剑桥大学知识产权商业化机构--剑桥企业、剑桥大学针对科研人员的短期培训项目—Impulse创业营、剑桥大学在中国发展的全面支撑平台---剑桥大学南京中心、以及各类路演和双创比赛等一系列平台,为睿维视的成长提供了极大助益。

  作为专注投资技术型公司的投资机构,线性资本曾投资多家剑桥校友初创企业,包括成为睿维视的天使轮融资领投方。

  论坛现场,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表示,“面对前沿的原创应用型研究到技术开发、从产品化到商业化的巨大鸿沟,资本应发挥好桥梁作用,缩窄鸿沟,塑造原创技术、产品化、商业化的三角闭环,让原创科技重回第一生产力”。

  立足自主创新研究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资源集聚平台和国际影响力中心的建设定位,2019年以来中心定期举办链接剑桥大学与南京的年度论坛,积极塑造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紧扣国际科研产业化路径,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将“打通剑桥大学应用型研究成果到本土商业化的关键节点”,融入中心发展基因,推动国际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参与本届剑桥南京论坛的重要嘉宾还有: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欧非处处长季苏颖,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夏炎,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主任蒋华荣,江苏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宋海江;剑桥大学发展与校友关系处国际亚洲高级副总监马南,剑桥大学战略伙伴关系东亚经理侯婧辰,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亚洲区总监潘群,前剑桥企业CEO托尼·雷文博士,剑桥企业国际联系员、前国际关系和外联项目主管雪莉·杰米逊等。

点赞()
上一条: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开启 江西稻浪潮涌庆丰收2022-09-26
下一条:歙县三阳镇叶村 :人居环境大提升,干干净净迎国庆2022-09-26

相关稿件

剑桥南京论坛2022—国际科研产业化发展论坛 即将开幕 2022-09-21
聚集数字化!第十二届江苏企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 2021-01-05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论坛 2018-09-02
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隆重开幕 蓝色国际合作企业家暨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 2022-06-28
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第二届高端论坛正式举办 2021-01-08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