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链”中寻机  绿色纤维产业探“新路”

2022-11-01 12:04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链”中寻机  绿色纤维产业探“新路”
  一场从纺织工业源头掀起的绿色变革正在进行。目前,我国纤维领域正加快探索以绿色材料、清洁生产、绿色认证、循环发展等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致力于从纺织源头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风向标”,减少碳足迹输出,推动纺织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前缀词。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绿色纤维处在纺织工业技术链和价值链的起点,既承担着引领整个产业链技术创新、价值创造的关键作用,又承载着推动纺织行业科技、时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绿色纤维的发展现状如何?亟待补足的短板在哪?未来应该瞄准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产品受“青睐” 要“长红”须严把质量关

  绿色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生物质或可循环再生原料、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制成品弃后对环境无污染或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化学纤维。在全世界追求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下,绿色纤维不但被诸多品牌视为其达成100%使用可持续纺织原材料的一部分,而且被认为是能够改善产业链供应链环境绩效并减少环境影响的绿色产业。越来越多行业的青睐让绿色纤维迅速站上“风口”。

  据统计,与原生涤纶纤维相比,每生产1吨循环再利用涤纶可以替代6—8吨原生石油,可见发展绿色纤维是我国化纤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家也积极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助力绿色纤维产业的发展。今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纺织工业资源循环型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

  4月2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又联合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了绿色低碳转型的任务: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进一步发展,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

  一系列具体的数字目标为我国绿色纤维产业的发展明确了发力点,绿色纤维产业发展迎来机遇期。

  不过,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桎梏也不容忽视。有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绿色纤维的一大品类再生聚酯纤维发展迅猛,下游品牌商需求以年均20%以上的幅度增加,但再生聚酯纤维总体产能还处于爬坡阶段。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场上原生聚酯纤维假冒再生聚酯纤维,以及再生聚酯纤维追溯链不完整、以次充好、比例不清、监管标准、测试方法不统一等问题让不少纤维企业“备感头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再生聚酯纤维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产业规模大、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逐利而行,给原生纤维产品贴上再生聚酯纤维的标签,将其冒充再生聚酯纤维在市场上售卖。

  该人士透露,原生纤维贴上再生聚酯纤维的标签后,市场价格每吨便可以上升1000—2000元,有些甚至可以高达每吨6000—7000元。他举例说,原生纤维和再生聚酯纤维就像无机蔬菜和有机蔬菜,在外观上并无区别,但生产流程、工艺流程、成本投入、环保价值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长此以往,势必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巨大隐患,严重破坏我国绿色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有的企业既无厂房又无设备,表面上看是倒卖再生纤维,实际上是在倒卖再生纤维的概念。”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企业造假的方式可谓费尽心思。比如洗瓶厂将洗瓶产生的标签、锡箔纸、瓶盖等非PET作为废料销售处理,虚开TC证书,给了下游以假乱真的机会;TC证书被违规企业变成“商品”进行买卖;违规企业以部分再生纤维充当100%再生纤维,并没按照实际比例申请TC证书……

  该人士表示,从保护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必须及时遏制。“目前,这种造假行为一是打击了真正生产再生聚酯纤维企业的积极性,违背了国家建设绿水青山的政策;二是市场最开始只是存在个别作假现象,但如果任由其发展,劣币将驱逐良币,会破坏整个产业生态;三是再生聚酯纤维长丝产能90%集中在中国大陆,但是终端品牌主要是欧美品牌,执行的标准是全球回收标准(GRS),‘以假充真’的产品虽然是小部分,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会因小失大,导致国外品牌对中国纺织品的不信任,误伤整个行业。”

  平台助力 明晰发展路径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虽然具备完整的再生聚酯纤维产业生态链,但是缺少可再生的追溯体系和可信认证体系。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可再生行业的社会责任,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认证及协同效率,稳固提升我国可再生生态领域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成立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构建技术先进、高效协同的再生可信平台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主要有3种标准管理体系,一是全球再生标准(GRS)。最初由荷兰CU公司建立。目前已经有多家检测标准公司参与进来,进行评审和TC证书的发放与管理,也是现在用户最多的一种管理标准。二是识别追踪标准。是由纤维厂商在再生聚酯纤维里添加自主研发的可检测物质,这种添加物质在纤维制成面料及成衣后依然可以被检测。终端品牌可以把最终产品送到纤维生产商进行相关检测,从而判断是否使用了该厂商的再生产品。三是终端客户对供应商直接进行验厂及认证,合格者会进行指定采购合作。

  有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这3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并不能很好地进行整条产业链的追溯。而且,GRS是从产品源头开始一直到最后零售品牌商的整个产销监管追溯,产品产销环节都必须拥有GRS认证才能监管确认,对我国纺织产业链上的信息安全产生了隐患。”

  该人士直言,市场上原生纤维冒充再生聚酯纤维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再生聚酯纤维产品认证和监管“两头”在外而受制于人。因此,再生聚酯纤维制品的可信、可追溯的监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今年1月份,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中国再生纺织行业可信体系——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STCP)正式在线上发布。该平台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联合运营。

  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平台运营负责人曹秀雨介绍,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是通过国家二级节点解析技术、区块链技术、供应链追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为瓶片厂、切片厂、纱线厂等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轻量应用,实现从纤维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在线交易,做到生产数据、仓储数据、物流数据、交易数据的可信上链,从而实现从采购、原料出入库、生产消耗、发票等信息的数据透明上链。

  “平台会对整个上链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所有参与对象,比如:产品、装备、制造设备等,解析获取信息,并对其赋予标识,用户通过扫码解析可以获得产品全信息。”曹秀雨表示,相当于每个产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而且目前平台免费入驻,还可以免费无限制添加子用户。入驻平台的企业,只需要提供营业执照、GRS证书、联系方式、邮箱手机号等一些基本信息。

  据介绍,2022-2023年,平台将进行外部拓展与内涵延伸,持续完善平台功能,扩展平台服务内容,通过数字化可信改造逐步深入,通过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化可信解决方案,实现产业链的数据可信接入。预计到2024年,平台将赋能整个产业链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展平台价值,创造效益,并且参与定制行业规则,打造出中国自己透明、可追溯、可信赖的认证平台,维护绿色纤维、绿色纺织品市场秩序,最终将平台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认证平台。

  瞄准前沿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绿色纤维已成为业界共识,而这其中,技术创新的力量不容忽视。绿色纤维产业要如何打好技术攻坚战?

  此前发布的《指导意见》已经为绿色纤维产业的技术创新制定了细致的路线图。《指导意见》提出,要突破循环利用技术,开展废旧纺织品成分识别及分离研究,提升丙纶、高性能纤维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突破涤纶、锦纶化学法再生技术,腈纶、氨纶再生技术,棉/再生纤维素纤维废旧纺织品回收和绿色制浆产业化技术。推进瓶片直纺再生涤纶长丝高品质规模化生产。

  对于绿色纤维的另一大品类生物基化学纤维,《指导意见》明确,提升生物基化学纤维单体及原料纯度,加快稳定、高效、低能耗成套技术与装备集成,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

  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强调,生产绿色纤维的企业要与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合作,共同攻克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瓶颈,解决“卡脖子”问题,把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瞄准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聚集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产品标准,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进一步推进绿色纤维在纺织服装、产业用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显然,我国绿色纤维产业规模庞大,对于原材料需求量高,可能会面原材料供应短缺问题。寻找带有“绿色基因”的原料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少企业将都将目光投向了废旧纺织品。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棉、化纤和丝三类纺织纤维加工量约6610万吨。据估算,每年产生废旧纺织品超过2000万吨,一类是消费前工业加工领域的边角料等,基本得到再生利用,另一类是闲散在居民手中的大量废旧衣物和纺织品,再生利用率约15%。

  “如果能将废旧纺织品进行合理利用,对于推动绿色纤维产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上述企业负责人说道。

  但也有不少企业坦言,从目前我国回收利用废旧纺织品的能力和水平来看,还有一定的挑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纺织品回收难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回收是为了再利用,但目前来看,我国回收的渠道不够健全,回收、分拣、运输、仓储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何实现废旧纺织品的高值化利用方面,我国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

  实现我国废旧纺织品的良性发展,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一些企业已有了积极实践。据了解,有些品牌商家已经在专卖店设置一些回收旧衣物的回收箱,以体现他们的社会责任,也有企业已经建立整个回收、分解、再加工、再利用以及销售渠道的完整链条实现内循环。

  “随着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的逐步建立,加之行业组织、平台机构、品牌、企业多方共同协助,形成合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纤维产业的发展。”有企业说道。
点赞()
上一条:华邦再获“粤桂协作先进民营企业” 助力乡村振兴树先进典型2022-11-01
下一条:高品质体验复合型亲子陪伴空间品牌加速狂奔,奥飞旗下亲子品牌奥玩奥乐的自我革新2022-11-01

相关稿件

“中检能链”正式成立 面向交通能源全产业链开展检测认证服务 2022-06-02
旅游基本面仍在 疫情中的导游危中寻机 2022-05-24
疫情之下旅游业如何危中寻机 2022-04-26
在全球通力合作中稳链保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论坛成果丰硕 2022-09-21
兰州宏建砼业:精工细作混凝土 发展绿色产业链 2021-10-2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