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必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经济、社会、科技、环境、观念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基于城市发展的角度,关注国家30/60战略发展,并提出相关建议。
今年的全国两会,连玉明基于减碳降碳方面带来三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加快打造长江中游世界级“双碳”城市群,推动形成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提案》《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示范试点,加快探索首都基于碳中和乡村振兴发展新路的提案》《关于总结推广冬奥低碳科技创新模式,推动北京率先打造碳中和城市的提案》。
在连玉明看来,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应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加快从“两型”引领到“双碳”示范,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动力源头。《关于加快打造长江中游世界级“双碳”城市群,推动形成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提案》中,连玉明建议加快研究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方案,合理规划“双碳”进程;确定一批国家级、区域级“双碳”合作示范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积极开展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顶层设计,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协同立法,加快建立区域一体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
《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示范试点,加快探索首都基于碳中和乡村振兴发展新路的提案》中,连玉明建议,要以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密云样板”为契机,探索首都基于碳中和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必须跳出在农村内部寻求解决方案的“老路子”,在“城乡融合”上破题,在绿色发展上发力,“要立足首都城乡互为需求、平等互惠,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衔接,守住农业基本盘,写好城乡互补这篇大文章,统筹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重新构建‘城’与‘乡’的关系。”他说,要支持北京依托密云等生态涵养区,基于“双碳目标”激发乡村的生态和自然资源资本的活力,挖掘生态产品价值,构建生态资源体系,在城乡功能互补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北京在生态涵养区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从而加快推动探索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连玉明还建议,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乡村振兴制度体系。
《关于总结推广冬奥低碳科技创新模式,推动北京率先打造碳中和城市的提案》中,连玉明建议,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率先打造北京市碳中和示范区;鼓励北京市“三城一区”加大绿色重大创新平台和产业项目布局,布局一批技术创新、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等创新平台和低碳应用的重要载体;推动北京奥运功能区和首钢园等固化和推广冬奥会碳中和做法,率先打造冬奥低碳技术应用场景和碳中和排放示范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积极探索跨区域及城乡之间碳中和协同治理模式;加快建设京冀蒙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深入推进京津冀蒙协同发展作出示范,为“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