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庄村“党建+合作社”模式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特色种植
仲夏时节,边城大地皎阳似火,热浪涛涛。然而在山西省天镇县卅里铺乡刘家庄村“农业种植园区”,却农事正酣,排列有序的一栋栋蔬菜种植大棚内,一棚棚㜛绿㜛绿的“茼蒿”长势喜人,一株株“太空椒”开花正旺,挂满果实的“玛索椒”竞相争“宠”,三五结队的妇女们冒着闷热的高温,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忙而有序地在大棚内,用勤劳而娴熟的巧手为“玛索椒”去枝正苗,精心呵护。已经收割了一茬菜的大棚内,男工们在整理棚地,“突突”的拖拉机正往菜棚里拉运“肥料”……
今年,全县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山西省天镇县卅里铺乡刘家庄村在乡党委乡政府指导帮助下,充分利用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无污染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特色“农业种植园区”,引进山东寿光裕农合作社蔬菜大棚种植技术,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总投资810万元,占地350亩。建设中,该乡采用项目投资、村干部集资、村民自筹方式,以“党建+合作社”的模式,建设了高标准塑料蔬菜大棚280栋。
为带动群众接受新型产业,村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示范引领,带头先行先试。在村党支部书记杨艾同志的带领下,3名“两委”干部和2名党员集资160万元,建蔬菜大棚60栋,发展以“玛索椒”为主的特色种植。
种植中,他们严格按照“山东寿光裕农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依据种植“规程”,严把质量“标准”,科学栽培,科学管理。在用工上,积极吸纳本村闲散劳力,并先培训后上岗,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村内闲散劳力务工需求,而且也解决了因疫情影响“滞留”在村里,不能外出的“打工”人员。
手拿“大棚用工登记表”的村委副主任刘固介绍说:“自从建起了“农业种植园区”,村里再也没有闲人了,每天大棚生产用工就达130多人。特别是妇女劳动力,非常短缺,不仅本村妇女全部在园区打工,而且吸引了附近很多妇女,仅用工一项,每天支出3500余元”。
建棚一个多月来,根据市场需求,已经种植维生素含量较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绿色“皇帝菜”---茼蒿菜20余棚,并全部销往上海等大中超市,成为市民们餐桌上十分“抢手”、营养价值较高的菜肴。
“两委”干部带头先行先试,为农民群众起带头引领作用。开始“村民们满心疑虑”,通过实实在在的种植“实践”,农民看到了种植大棚带来的效益,对发展特色蔬菜大棚逐步得到了认可,看到了希望。
村会计刘国保高兴地说:“现在,不仅本村有好多农民群众愿意发展大棚,就连周围村的农民群众也想发展。本村村民刘挺、马飞等,今年就发展了130个大棚,现在种植的青椒已经开始了挂果,预计还要扩大。下一年,我们还要至少再发展150个呢”。
刘家庄村名叫“三花”的妇女快人快语,一边蹲在地里细心“打切”“玛索椒”苗,一边高兴地说:“过去,我们想出去打工,家里忙,远的地方去不了,近的地方没有营生。现在好了,农业种植园区建在了家门口,每天家里忙完,就来园区打工,一天忙乎8小时,就能挣上100元,家里家外都不误,一个月稳‘赚’3000块。村党支部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特色蔬菜大棚’的发展,每年不仅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1万元,村民靠土地转让年收入35 万元,而且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全村务工收入可增加300万元,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实现了双赢”。一位乡干部说。
“党建+合作社”模式在该村的推广示范,为该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也为全乡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起到更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晋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