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38.19亿元的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继首期投产后,第二条生产线正在贵州省凯里市炉碧经开区如火如荼地推进。按照计划,这条日产1000吨光伏压延超白玻璃生产线,2022年底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与黔玻永太公司隔路相望的、由河北海生实业集团与凯荣玻璃公司共同投资50亿元的贵州海生玻璃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除此以外,国内还有几家大的玻璃制造企业,也正在与凯里市进行投资对接。
都说“同行是冤家”,但《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园区调研时看到,互有竞争的投资客商,互致友好,协同并进。
“我们是同一行业,但来自不同的地区,虽说互有竞争,但不会‘大鱼吃小鱼’,而是按照园区的构想,携手做强区域市场,共同做大域外份额。”黔玻永太副总裁王静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园区连续追加投资、扩大产能,就是看好这里的政策环境、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号召力。对此,黔玻永太董事长王华这样说:凯里投资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市委“新天团” 今年3月7日,凯里市发布了一则“凯里市委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委员会公众号开通啦”的消息,文字不长,且以网络化的语言发布,读起来很新颖。但有心人注意到,这个简称为“市委产投委”的机构,百度检索,别无其二。
“这不是管理机构,是市委领导下的一个专业办事机构和协调组织。”凯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田兴波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2021年凯里市委创新成立市委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委员会,即“市委产投委”,由市委书记担任产投委主任,市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相关县级领导担任副主任,下设综合协调办公室、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民生工程推进办公室、企业服务办公室、项目服务办公室和督查考核组。通过以上率下,对分管领域、包片企业和单体项目,每月开展不定时的走访调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诉求、困难和问题。
以上的人员组成和部门设置,让大家看出凯里市组建市委产投委,针对的是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目的是实施“高位推动”。从今年2月28日的市委产投委2022年第一次专题会,到7月17日召开的市委产投委2022年第六次(扩大)会,每一次会议都无一例外地出现招商引资、“三项服务”、营商环境、项目建设等关键字,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上研究,会后解决。
“因为有市委产投委的高位、高效、高能推动,所以企业与驻园、企业与社区以及企业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形成良性互动和有机循环。”王静回忆,作为一项总投资38.19亿元的黔玻永太项目,从2020年3月成立入驻,到主体工程7月启动建设,9月点火投产,11月第一批产品下线,整个工程推进的速度之快,完全超出想象。那时,在工地施工最繁忙的时候,在看得见的地方,是几千名工人、几百台大型工程机车,物料进出、水电保障等有条不紊;在看不见的地方,是市委产投委主要负责人轮番坐镇现场协调,还有驻企专员对项目负责人的“随叫随到”。
围绕企业、针对项目,市委产投委坚持“项目为王、企业至上”的理念,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做好、用好特色“贵人服务”品牌的同时,持续推进“一窗通办”和“2+2”改革,实现18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通办”,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营造“清亲”政商关系,全方位、深层次推进营商环境、产业发展环境的建设。数据显示,2022年来,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4900多户,这个数字较上一年又有大幅增长。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主要原因。在这里投资很有底气,有信心,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觉得非常值,必将实现双赢。”贵州省“小巨人”企业贵州华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单峙霖语带自信。而对中昊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燕青来说,多年来困扰公司的土地产权问题近期得以解决,这让他深刻感受到,市委产投委带给企业的加持力。
园区“双子座” 由于凯里特殊的地理特点和地域环境,进入凯里的产业,按照不同的类别选择不同的园区,比如上述以生产优质浮法玻璃的黔玻永太,承建省级重点项目鑫秀耐火材料公司、带动当地工业龙头的其亚铝业等,无一不选择进驻炉碧经开区,而一些电子智能、医药食品类的项目,都以黔东南高新区为首选地。
“凯里市区面积不大,但我们有两个园区。”凯里市投促局副局长龙海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的园区载体,对产业形成不同的分类支持,既有利于凝聚产业板块的聚集力,又有利于打造产业链的竞争力、响应力。
黔东南高新区是黔东南州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聚集区,且区位、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优势突出。近年来,面对疫情防控、产业调整等复杂环境,黔东南高新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面对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用工、物流等生产要素,园区各方以“实时在线”状态,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加大为企服务力度。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2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88%,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0.49%;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47%,占全年目标任务的56.06%。由此看,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为进一步帮助黔东南高新区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和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市发改委、工信局、投促局等各部门,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采取多种办法,引导优质项目向高新区聚集,项目涉及制造业、教育产业、商贸等产业。
据介绍,按照相关方案,园区组建了医药制造、新型建材(玻璃和陶瓷)、特色食品、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等4个重点产业招商专班,至此,园区已梳理出包括中国中药、国药集团等精准对接的目标企业,重点接洽了国药控股、四川好医生药业等一批意向企业。
这边的高新区在开展“大招商”,那边的经开区正在完善“大服务”。炉碧经开区通过搭建“政银企交流”“产品推荐会”“法律服务室”“稳岗就业”四个平台,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加快重点企业达产达效。
依托资源禀赋,炉碧经开区以玻璃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以玻璃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建材,以铝及铝加工为代表的基础材料,以酸汤、蓝莓加工为重点的特色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紧紧盯住国际国内玻璃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优强企业,围绕要素保障,做全功能配套,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一对一”帮扶政策,招大引强,做多做强龙头企业。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128户,规模以上企业46户。
“融湾”新机遇 “下一步,我们的园区将依托、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接力‘黎从榕’,争当‘桥头堡’,在招商引资和优化环境上不断获得新提升。”龙海涛向记者表示,利用粤黔东西部协作、科技入黔行动等资源,不论是炉碧经开区,还是黔东南高新区,都将作为产业载体,在板块协调、产业承接、项目配套等方面,双双实现更大提升。
龙海涛所说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援引《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个文件的指向,凯里未来的招商引资工作,将聚焦产业规划、聚焦重点企业、聚焦环境优化。
在产业规划上,凯里市重视发挥与“黎从榕”的产业互补优势,聚焦玻璃、新能源电池、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中药材等产业链条,着力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和强链项目策划,按照“招龙头、引上游、补中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的要求,突出主导产业优势,尤其是与“黎从榕”地区产业体系吻合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以及央企、国企等龙头企业,将“产业链图谱”的重点企业,按区域分类,精准建立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库。
据悉,为加快推进凯里市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扎实做好凯里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工作,凯里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指挥长的凯里市融湾工程指挥部,坚持高位推动,组建了“一组两队”,即市驻佛山工作联络组、黔东南高新区驻深圳招商工作队、炉碧经济开发区驻佛山招商工作队,分别驻点深圳、佛山等地,重点针对电子信息制造、大健康医药、大型门窗加工制造及上下游企业等产业做实招商工作;重点针对“瞪羚”企业、新领军者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以产业大招商,推动凯里市“融湾”大提质,开创“强州府·大凯里”发展新局面。
截至目前,相关工作积极向好,比如,通过相关工作组的有效对接,黔东南高新区黔旭公司与佛山市火炬创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正在共同申报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资金,力争引进平台专业运营管理人才团队,共同推动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
在项目编制方面,全市围绕两大主导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上半年收集编制项目171个,精包装招商项目13个,并组织召开编制项目评审会筛选了80个优质项目上报。
在具体的项目建设上,以省重点工程海生玻璃项目为代表的各类投建工程,正在稳步推进,这些为炉碧经开区的产业进行着全景式的活力接续。单就海生项目,总占地面积1650多亩,主要建设浮法玻璃生产线、浮法在线镀膜玻璃生产线、太阳能光伏电子玻璃生产线等。按计划,再过两个多月,第一条日产700吨优质浮法生产线即可实现投产,一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15亿元,实现税收8000余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40亿元,新增税收2亿元,解决就业2000人以上,这对强化凯里市玻璃产业链、打造百亿级玻璃产业园以及开创“融湾”新局面,都带来全新的图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