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时隔半年,小康股份开启新一轮定增,若此次成行,则两次募资总额约97亿元。即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扩产的热潮下,这样的加码速度也令人咋舌。
回溯近年来公司的发展轨迹,“华为造车”概念让公司一度站在了聚光灯下,股价一飞冲天。但回到基本面,连年亏损的业绩表现让市场出现质疑的声音。
“趁着行业热度赶紧‘圈钱’,是不少新能源行业企业的做法。但募到钱投项目之后能否有匹配的回报,还很难说。”有市场人士指出。
71亿元+26亿元
1月26日晚间,小康股份披露2022年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71.3亿元,主要用于电动化车型开发及产品平台技术升级项目、工厂智能化升级与电驱产线建设项目、用户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显示,此次定增发行数不超过1.63亿股,不超过此前总股本的12%。若此次发行成功,实控人张兴海的持股比例将较目前的37.57%有所稀释,但对应表决权仍保持在30%以上。此次发行的锁定期为6个月。
具体到投资项目,最主要的是电动化车型开发及产品平台技术升级项目,投资总额约为47.48亿元,包括6款电动汽车车型开发以及DE-i平台升级和一系列产品技术研发升级建设。
公司表示,这一项目顺应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公司SUV产品序列,并且提前布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前瞻性技术研发。
另外,工厂智能化升级与电驱产线建设项目,投资额为6.3亿元;用户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约为2.27亿元;另包含了20亿元的现金补流。
记者注意到,就在半年前,小康股份刚完成了一轮定增。
小康股份上一次定增实际发行股数约5636.89万股,发行价格46.0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约25.93亿元,用于SERES智能网联新能源系列车型开发及产品技术升级项目、营销渠道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该次定增于去年6月28日完成,按当时超过70元的股价计算,定增参与者一进场账面浮盈就超过50%。此轮定增的锁定期为6个月。至去年12月28日股份解禁时,这些投资者的浮盈回撤至约20%。
不过,小康股份股价剧烈波动,时至今日已跌至46元,与当初定增价格相差无几。
紧傍“华为造车”概念
回望近一年小康股份的股价,可谓大起大落。自从傍上了“华为造车”概念,小康股份可谓是“人红是非多”。
“华为造车”概念是贴在小康股份头上最为显著的标签。2019年4月,“小康SF5”面世,将小康股份推向“华为造车”的镁光灯下。在与华为合作后,这款“小众”的车型摇身一变成为首款华为零售渠道的售卖车型,披上了“智能化”的新衣。
不过盛名之下,纵然拥有了华为的名声与销售渠道,但首款产品的销量却不算理想。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包括原版SF5车型在内的上险数合计6572辆,尚不及同等类型插电混动汽车理想ONE一个月的销量。并且,小康股份与华为越来越紧密的合作,也让市场上关于两者的“风言风语”越来越多。
就在最近,小康股份与华为又传“绯闻”。1月18日,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关注到2022年1月17日有网络传言原某证券研究所人士及某公募基金量化人士或涉嫌操纵证券及内幕交易华为合作企业。对此,公司明确表示,对上述事项不知情也未参与相关违法违规事宜。
从股价看,小康股份2020年11月之前股价不到9元,之后扶摇直上,在2021年6月突破83元,区间最高涨幅超过8倍。从基本面看,公司2020年度巨亏17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近11亿元,显然无力支撑上扬的走势。
显然,华为的出现,是小康汽车“智能化”故事的光环所在。2021年5月小康股份年度股东会上,投资者最关心的也是与华为合作的赛力斯的产品、性能、产能、定价、销售渠道等诸多问题。那次,在股东交流环节,董事长张兴海曾自嘲称:“公司效益好,净利润盈利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来开会来关注;现在短期亏损,反倒是挤满了人。”
小康股份年度股东大会过后不久,26亿元再融资顺利落袋。但当时万众瞩目的赛力斯项目,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惊喜。这次71亿元再融资扩产,会有新的投资者买单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