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时,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小牛忍不住伸手点赞。作为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小巨人”的代表,他深知在字字千钧的报告中被提及意味着什么。
中小微企业正逐步成长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引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典型特点是“轻资产、重创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中小微企业小而美,虽然可能在某个领域的研究特色明显,但总体来说研发力量薄弱,也缺乏可持续投入。”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今年1月,科技部官网发布《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全国各地精准施策,通过采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服务保障等举措,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十大报告指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对以王小牛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创业者来说,这是一句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具体指导性的权威表述。这些表述既温暖又有力量,正如王小牛所言:“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视和全力扶持,尤其对中小微企业的关注,说出了我的期盼和心声。”
“小微”变强变壮需多方发力
当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穿”上了玻璃外衣,很多人在问,这些“玻璃建筑”如何做到冬暖夏凉?重庆禾维科技有限公司首创性地研发出“被动式智能建筑外遮阳系统”,他们生产出了“聪明的”热致调光玻璃,可在-20℃到70℃之间设置“记忆温度”。
凭着这样的技术,该企业晋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又入围重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小微”变强变壮,需要时代风口下的自身努力,也需要政策塑造的环境。比如针对中小微企业成长的难点,重庆从人才、平台、资本、项目等各个创新要素板块推出系列支持措施。今年5月,该市又推出18条新政,加码推动中小微企业成长。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兼具“科技型”和“中小微”两方面特点,缺乏资金与抗风险能力是其成长的“拦路虎”。如何破解?科技日报记者从各地采访时了解到,他们在“一减一加”中寻求答案。
减税、降费、缓税、免税、退税……在全国各地,各种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旨在给企业现金流“充值”,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
在江苏,相关政府部门扩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覆盖面,做好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相关工作。今年1—9月,该省累计有3.9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100%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加计扣除金额达710亿元。
在广东,政府部门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企业的创新政策落实力度。2021年该省有8.6万家企业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计扣除额5620亿元;普惠性科技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获得支持,为企业创新插上了“金融翅膀”。
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特殊照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码扶持,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除此之外,刘庆建议培育一批能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将高校院所的学术成果、人才与产业需求对接,并借助政策性资金、社会资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科学和产业之间建立桥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生态,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
推动“四链”融合还需苦练内功
从一家小造纸厂成长到全国500强企业,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纸业)早早完成了从“中小微”到“巨无霸”的跨越。
在二十大代表、华泰纸业研发部副部长刘燕韶看来,跨越的支撑力来自科技创新。在会场上,她特意将报告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句话标注出来,她认为“这为企业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供了思想指引”。
“无论是营造良好环境,还是推动‘四链’融合,可谓用意深刻。”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耀铭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读出了深意。近年来,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已开展超3200项检测项目。
从小微企业成长为行业翘楚,离不开政府打造的优良环境,也离不开自身创新力的提升,尤其是“四链”一体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微企业提升创新力与提升抗风险能力是同步的。
在宁夏科技部门扶持下,王小牛团队先后研制出串焊机、排版机、叠焊机等三大系列60余种产品,取得253项自主知识产权,成为西北唯一的光伏组件设备制造商。近五年,该公司营收从1.5亿元飙升至14.1亿元,晋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
“西北唯一”意味着赛道的排他性和高利润,也意味着他们成为产业链上的攻关高手,由此打造的“名片效应”也吸引了资金和人才的涌入,“四链”融合初见雏形。
科技部在《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体系,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环境氛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20万家。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能力,实现“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万家。
从“打造氛围”到“增强能力”,该《通知》与二十大报告对中小微企业的表述保持着高度一致。在最适合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土壤上,“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多方面发力,将四大链条深度融合起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必将脱颖而出。(记者王延斌 金凤 雍黎 王迎霞 叶青)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