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德美化工发布回购预案,拟最高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下同)。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12日,183家A股公司发布187单回购计划,拟回购上限合计368.05亿元。
从实施角度来看,截至7月12日,年内有450家A股公司耗资289.36亿元实施回购(部分为去年发布方案,今年实施)。其中,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农林牧渔等周期性行业回购金额较高。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鼓励和引导下,上市公司回购更加规范,活跃度持续提升。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未来随着《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修订正式落地,上市公司回购数量和规模有望进一步增多。
年内新增回购计划同比下降
从回购目的来看,上市公司回购主要用于市值管理、注销以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将股份用于可转债转股、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等。从年内发布187单回购计划来看,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数量最多,有161单,占比约86%。从公告来看,大多公司认为,回购股份用于实施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确保公司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进而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郑志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公司估值处于“价值洼地”时,上市公司出手回购股份,既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振投资者信心,也可以为未来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储备股份,助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整体回购计划数量减少,同比下降48.49%。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回购通常是结合自身的经营和股价情况做出的调整。今年上市公司回购方案出现下降,跟外部环境变化有一定关系。
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周建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除了回购意愿之外,上市公司还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才能顺利实施回购。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承压,回购资金或有限,导致今年A股整体回购方案同比下降。
73家公司回购金额超1亿元
从实施角度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12日,450家A股上市公司耗资289.36亿元实施回购。从单家公司来看,73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牧原股份、中联重科和盐湖股份3家公司回购金额已超10亿元,分别为20亿元、10.84亿元和10.77亿元。
从行业来看,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和农林牧渔行业回购金额较高,分别为37.28亿元、30.66亿元和27.32亿元。“上述行业市场行情相对低迷,且有一定周期性,目前处于行业的周期底部。上市公司大力回购,说明公司管理层认为行业或逐步走出周期底部,对迎接下一轮周期具备信心。”周建华表示。
此外,也有部分公司因为行业环境发生变化、业绩大幅下滑、股价高于回购价格上限等原因,提前终止回购,或到期未完成回购方案。而对于明显的“忽悠式”回购方案,监管部门及时出手,发去问询。
自2018年11月份,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制度不断优化。2022年10月14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部分条款修订征求意见,包括放宽上市公司回购条件、回购窗口期,以及放宽新上市公司回购限制等,支持上市公司根据市场实际以及公司需求实施回购,维护公司价值及中小股东权益。
郑志刚表示,近年来,围绕提高上市公司回购便利性,监管部门不断优化完善相关规则,提高制度包容性,鼓励上市公司利用回购回报投资者,提升公司价值。此次回购规则修订落地后,相信未来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数量将逐渐增多,也将更加理性。(本报记者 吴晓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