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节奏放缓,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却旺。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多项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下称“再融资新规”),包括管控大额再融资,限制存在破发、破净和亏损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等。
从破净情形来看,银行业属于管控领域——A股上市银行仍然大面积破净。再融资新规发布一个月以来,至今未有上市银行在审项目通过最终审核,市场普遍关注再融资进展是否会“遇阻”。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再融资新规意在稳定市场流动性及信心,避免大量低资质公司再融资对市场构成“抽血效应”。银行再融资通常体量较大,应对资本补充需求较为迫切的银行予以适当放行,以此补足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弹药”。
再融资尚未出现实质性进展
今年以来,上市银行再融资进度有所放缓。仅浙商银行完成配股、邮储银行完成增发,而民生银行酝酿已久的500亿元可转债“补血”计划宣布终止,该发行计划历经上交所两次问询,重点关注其融资规模以及房地产贷款业务情况,并直问民生银行是否过度融资。
再融资新规发布后,市场普遍关注上市银行再融资进展。例如,杭州银行此前宣布,将进行“定增+发债”一揽子补血计划,9月14日该行公告称,其A股定增方案已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批复通过,此次发行计划募资8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不过,杭州银行此次定增仍存悬念,还需要向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申报并履行程序。
从半年报可见,杭州银行迫切需要补充资本,该行上半年资本充足三项指标中有两项与上期末相比出现下降,其中资本充足率降幅达0.20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仅为8.14%,已逼近监管红线。
除了杭州银行定增方案等待落地,还有瑞丰银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计划发行可转债,瑞丰银行发行计划处于“已问询”状态,长沙银行、厦门银行处于“已受理”状态。此外,中信银行近期已对配股方案的问询进行回复。
有必要对资本补充迫切者适当放行
尽管市场对再融资节奏放缓表示担忧,但是中国证监会在再融资新规中明确提出,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
有投资者对厦门银行可转债发行进展表示关切。厦门银行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该行50亿元可转债申请目前正在接受上交所审核,审核通过后,还需获得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最终发行时间需视监管部门批准时间而定。
“再融资新规有差异化规定,银行大额再融资并没有完全禁止。”邮储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娄飞鹏认为。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对于资本补充较为紧迫的银行,预计有关方面还是会视情况放行并实施落地。反之,对于资本相对不紧缺的银行,再融资新规很有可能暂缓实施。这也说明大额融资的必要性和融资规模的合理性十分关键。
9月25日,中信银行对配股方案的问询进行回复并说明大额融资的必要性:“出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资本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确保业务持续稳健发展,因此有必要前瞻性布局资本补充工具,通过外部融资适时合理补充资本,为各项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健的资本支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关于再融资的政策安排,主要是出于稳定市场流动性的考虑,避免大量低资质公司对市场构成“抽血效应”,有助于稳定对股市的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银行持续盈利,经营保持稳健等,与存在破发、破净和亏损等基本面存在问题的公司不是一类,对于此类银行再融资有必要特事特办。”一名银行人士认为。
银行发债“补血”需求旺盛
今年以来,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下降。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公布的商业银行二季度监管指标显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66%,较上季末下降0.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78%,较上季末下降0.2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8%,较上季末下降0.22个百分点。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只有12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
娄飞鹏认为,目前国内银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速较低,通过利润留存方式来实现内源融资补充资本的空间有限。而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需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供支持,银行放贷要有资本金支持,因此需要通过外源融资补充资本以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当前,部分中小银行外源性补充资本压力较大、渠道较少。标普信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发行提速。2023年初至8月中旬,地方政府支持中小银行专项债已累计发行1342亿元,远超2022年630亿元的全年发行量。
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短期受阻,无碍银行抓住发债时机,发行其他次级债券融资“补血”。近期中国银行获批发行4500亿元资本工具。9月19日,中国银行先期发行6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更早前,农业银行发行600亿元二级资本债。
兴业研究公司高级研究员郭益忻表示,从二季度披露的资本充足率数据来看,今年以来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已连续两个季度下行,其中国有大行下行幅度更大。结合降息推动和资本补充的刚性,预计未来几个月的资本工具发行将明显加快。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