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进展消息频出。2月20日,创健医疗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公司研究院技术专家团队成功研发出氨基酸序列与人天然胶原蛋白完全一致且具有天然三螺旋结构的III型重组人胶原蛋白,并能够实现产业化。此前,丸美股份申请含有重组胶原蛋白的多效组合物专利。
业内人士认为,重组胶原蛋白起步较晚,渗透率处于低位,随生产工艺的精进和认知度的提升,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扩大。按零售额计算,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108亿元提升至2027年的108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6.9%。
市场潜力大
资料显示,胶原蛋白是人体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人体的皮肤、软骨、肌腱、角膜等部位,占据人体总蛋白质含量的25%-35%,起到维护和支撑细胞、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修复损伤的作用。
胶原蛋白根据制备方式主要可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动物源胶原技术相对简单且成本低,为目前主流的胶原制备方式,但存在动物源疾病感染风险、免疫排斥或过敏反应、产能限制、纯度难以把控等缺陷。重组胶原蛋白主要由基因工程发酵得来,具有安全性好、加工性强、质量稳定、生物活性高、便于存储等优点,行业渗透率正快速提升,为胶原蛋白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5亿元增至2021年10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8%,未来预计将以42.4%的复合年增长率从2022年的185亿元增至2027年的1083亿元。相应地,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在整个胶原蛋白产品市场中的渗透率将从2017年的15.9%提升至2027年的62.3%。
机构认为,重组胶原产品广泛应用于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肌肤焕活产品中,2021年三者市场规模分别为46亿元、48亿元、4亿元,合计占整体重组胶原产品市场规模的90.74%。三者规模仍会进一步扩张,预计2027年合计占比将达到94.28%。
吸引诸多资本入局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的广阔前景吸引诸多资本入局,相关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升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1年3月发布了《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将重组胶原蛋白分为三个等级: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重组类胶原蛋白。创健医疗此次研发成功的重组人胶原蛋白是重组胶原蛋白的最高一级,其也是继东万生物之后第二家公开宣布突破重组人胶原蛋白技术瓶颈,且系第一家公开宣布能够实现产业化。
创健医疗正在积极谋划上市,公司已于2023年底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此前,作为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的领军企业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已相继上市。
除此之外,医美头部企业华熙生物和爱美客也纷纷入场布局。2022年4月,华熙生物以2.33亿元收购益而康生物51%股权,正式进军胶原蛋白产业。同年8月份,华熙生物发布了多个胶原蛋白原料产品,包括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肽)等不同种类的胶原蛋白产品,并宣布将对胶原蛋白的全产业链进行全面布局。
在研方面,华熙生物于2023年9月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目前有7-8种在研胶原蛋白,已经实现大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制备,并于8月份完成了重组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原料产品的上市,该产品具有修复、促伤口愈合及促胶原再生等功效。下一步将会稳步推进自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原料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爱美客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称,公司收购的哈尔滨沛奇隆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动物胶原蛋白产品的提取和应用,具有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公司将探索胶原蛋白产品应用领域的更多市场机会。
目前来看,胶原蛋白产业链中,大多上市公司都集中在中下游,上游仅有百洋股份和安琪酵母两家。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胶原蛋白行业上市公司在医美和护肤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开拓胶原蛋白蓝海市场。
赛道热度持续
开年来,多家上市公司推出新品或升级版产品,重组胶原蛋白赛道热度持续。珀莱雅2月正式推出源力面霜2.0,产品中添加重组胶原蛋白,这也是珀莱雅首次将重组胶原蛋白加入护肤品中。此前,巨子生物推出新品“可丽金胶卷眼霜”,成分上采用了巨子生物专研C5HA重组胶原蛋白仿生组合动态抗垮,抗衰和修护效果显著。
针对行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信达证券认为,当前重组胶原蛋白赛道仍处于发展初期,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应用市场需求驱动下,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加速进入重组胶原蛋白产业链。随着更多优质产品的推出以及C端教育的增强,消费者对于重组胶原蛋白的认知度有望持续提升。
国金证券认为,重组胶原蛋白整个产业链才刚刚起步,未来发展大有可为。当前商业化较多的为重组I及III型胶原蛋白,未来XVII、V等其他更多型号的重组胶原蛋白应用潜力仍待挖掘;护肤领域逐步从主打修复开始向紧致、抗衰等更高阶功效拓展。医美领域,面部填充胶原蛋白、针对基底膜抗衰的XVII胶原蛋白、私密领域胶原蛋白等产品后续有望陆续上市,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此外,当前我国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商业化均领先全球,未来有望打开全球市场。(本报记者 傅苏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