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条研发投入增长的曲线,能看出企业怎样的创新活力?
1.56万亿元——这是2023年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成绩单,同比增长约10%。
拉长时间轴看,这是一条不断上扬的曲线:0.99万亿元,1.24万亿元,1.42万亿元,1.56万亿元……根据新华财经的统计数据,从2020年至2023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这条曲线里,蕴藏着怎样的企业夯基蓄能的努力,又能触摸到哪些经济向“新”而行的脉动?
来看更多详细数据。日前,随着5300多家境内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完毕,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出炉的数据,释放了创新活力的积极信号——
2023年,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合计研发投入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5%;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87亿元,同比增长6.37%;深市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934亿元,同比增长10.19%——均实现连续三年增长。
研发强度,即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体现企业的创新力度。作为“硬科技”公司集中地的科创板研发强度10.87%,为几个交易板块中最高。其中,有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20%。2023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14.3%,进一步彰显创新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企业都要培养向“新”力,加大研发投入是关键一环。
如今,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占比7成以上,如何更好发挥其创新主体作用?
首先要舍得投。利润和订单不错的企业,往往舍得在研发上花钱,以创新获得竞争优势。
宁德时代近5年研发投入合计约500亿元,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成,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全球第一。
研发投入增长的“大户”,也往往是表现亮眼的行业。新华财经数据显示,一季度研发投入增速排名靠前的电子、交通运输、汽车等行业,净利润增长也位列前十。
根据深交所数据,2023年创业板超8成研发资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同比分别增长6.44%、16.91%、12.39%,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在中国经济首季报中也成为一抹亮色。
其次要有真本事。研发投入要坚持长期主义,不断锻造技术硬实力。
不追求“短平快”,更多科技成果才能落地生“金”。2023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近6成的中国移动,已沉淀450余项AI能力,赋能超过900项应用;中兴通讯2023年研发投入超260亿元,公司累计申请约8.95万件全球专利……
以“新三样”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如今引领世界潮流。
业界有“技术鱼池”的比喻:企业的自研技术汇聚在一个“鱼池”里,市场需要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这道出了创新的智慧:结合自身优势,瞄准客户需求,紧扣时代所需。
创新离不开“软环境”。企业要努力,政策也要给力。“真金白银”的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动能。
国家将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工信部等7部门出台意见,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的金融支持力度。
研发之根扎得越深,应用场景的土壤越肥沃,创新的大树越能枝繁叶茂。相信更多有向“新”力的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新华社记者 于佳欣 姚均芳)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