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企业都是创新的产物,企业家本身一定是创新者,企业家的核心就是创新。”日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出席“2024融中夏季峰会”并发表演讲。
宋志平认为,资本是企业家创新的杠杆。“我到过杭州南山基金小镇,这个地方居然卧着2500个基金,有好项目就可以投,杭州原来在互联网领域出来很多独角兽企业,是和它的资本有关。”宋志平表示。
谈及企业发展,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战略是指导企业走向未来的行动纲领;战略思维是指领导者对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进行谋划的思维过程。
宋志平认为,战略思维具有三大特征,即选对战略方向和战略道路的根本性思维,把控宏观大势、体现格局境界的全局性思维,引领未来战略发展的长远性思维。
具体来看,根本性思维是指企业战略思维中解决方向和道路问题的思维。战略思维中,确定企业的理想、追求和发展方向尤为重要。道路在战略思维中指为完成某种理想和目标所遵循的途径。方向确定后,选择哪种道路是实现企业理想和目标的关键所在。
谈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路径,宋志平认为:“为实现目标,我们确定了四条道路,即走一条突出主业的专业化发展道路;走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的发展道路;走一条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合作的道路;走一条争取地方资源和为地方做贡献的道路。”
宋志平援引中国建材经验表示,假设中国建材“大水泥”战略方向确定后,不是采取联合重组的道路,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方向对了,道路不对,战略目标也难以实现。领导者应研判大势、分析利弊,选对方向、做对事情,避免犯根本性、颠覆性错误。
全局性思维是将企业自身发展与行业、市场、社会、世界的发展大势紧密联系起来,在更广阔的外部环境中来看事实的思维过程。宋志平认为,全局性思维既是领导者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能力的体现,更是其格局、境界的综合体现。
长远性思维则指领导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发展走向和应对策略等进行谋划的战略思维。“这要求企业家站在现实和未来、当前和长远之间,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着眼和事物发展的时间轴入手,对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进而构想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路和举措,以保障企业发展行稳致远。”宋志平表示。(本报记者 赵学毅 李乔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