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揭示了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和平合作
和平合作是丝路精神的历史基因,也是今天“一带一路”能够行稳致远、迈向美好未来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所以,“一带一路”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也就必然是和平的,时代潮流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怎么才能和平?必须相互尊重。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为什么说和平合作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基因?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所谓“凿空西域”,《史记》说:“案谓西域险,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所以,张骞是一名开拓者,也赋予了丝路精神开拓的内涵。开拓创新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财富的重要内容。
开放包容
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本质属性——“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我们欢迎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1978年开始,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并且将会永远改革下去、开放下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正是中国对外开放国策的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互学互鉴
互学互鉴是丝路精神的主要路径。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丝路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包容性。包容性是什么?就是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这也是丝路精神的核心价值之一。丝路精神促进各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生存的土壤,凝聚着每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包含着人类发展进步所依赖的精神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所以,互学互鉴指的正是文明之间通过交流交融相互学习,更加适应现代化发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开放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的价值取向。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
“一带一路”是一条发展之路、幸福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要抓住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最终实现经济的大融合、发展的大联动和成果的大共享。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一直面临着发展的瓶颈甚至困境,资金和技术短缺是制约发展的重要问题。实际上,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不发展,发达国家也很难发展的问题。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致支持着力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加强合作机制。为此,我们将深入对接各国和国际组织经济发展倡议和规划,加强双边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建设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帮助更多国家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丝路精神:和平合作是前提,开放包容是根本,互学互鉴是手段,互利共赢是目的;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奉行“独行快,众行远”的合作思路的“一带一路”建设正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的丝路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为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丝路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天下情怀》讲稿摘编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