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全球经济复苏期待更多正能量

2021-12-27 13: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次阅读
 
全球经济复苏期待更多正能量

W020211227184057111140.jpg

12月21日,行人经过比利时布鲁塞尔一扇贴有“2022新年好”字样的橱窗。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摄

12月20日,一名女孩在美国纽约街头的节日装饰前拍照。 新华社记者 王 迎摄


2021年就要过去,一年前对世界经济种种猜想的谜底,已经陆续揭晓。2022年即将来临,面对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高企的通胀、艰难接续的供应链以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发酵弥漫,世界经济该向何方“突围”?几个关键因素值得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和防控成效、主要经济体复苏情况和政策效果、国际社会政策协调与合作力度、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挖掘和培育。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将是决定2022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疫情暴发至今,持续时间之久、蔓延态势之凶猛,已经远超国际社会预料。从全球范围来看,疫情还远未得到有效控制。一方面,疫苗分配不均让全球疫情防控成效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把抗疫问题政治化,给全球抗疫合作制造了重大障碍。

  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疫苗接种,但是存在明显的“免疫鸿沟”。西方发达国家大量疫苗过剩,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量严重不足。这也导致防疫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成为病毒变异的高风险地区。如今,病毒变异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甚至威胁到业已建立的防疫屏障,更有可能严重打击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和信心。

  全球疫情防控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减少病毒变异的机会,以争取早日控制疫情。

  国际社会应从多方面努力:要坚持以科学态度应对疫情,反对搞病毒污名化、溯源政治化,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要积极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力度,弥合“免疫鸿沟”;应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就疫苗知识产权豁免早日作出决定,鼓励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

  其次,主要经济体复苏情况和政策效果对世界经济前景的影响更加凸显。如今,中美两国GDP占全球比重超过40%,且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两国在2022年的经济表现,将对世界经济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为2022年经济实现稳中有进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相信随着政策的落地见效,中国经济依然将有力支撑世界经济复苏。

  美国经济则在通胀和解决通胀之间“走钢丝”。一方面,持续多时的通胀在美国愈演愈烈,美联储不得不承认,通胀不再是暂时性的。另一方面,美国当局在解决通胀这件事上投鼠忌器,担忧政策紧缩会带来沉重代价。加息问题一旦处理不好,不仅会打断美国通过“大水漫灌”推动的经济复苏进程,也必将产生连锁反应,冲击世界经济。

  再次,国际社会能否有效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合作,事关世界经济复苏成色。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等因素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因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甚嚣尘上,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成本。例如,美国对部分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无理打压,并干扰、削弱WTO等国际组织的权威和作用,都对世界经济复苏造成了不利影响。

  要改善这一局面,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反对歧视性、排他性做法,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还应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弥补相关治理赤字。

  国际社会还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主要经济体应该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避免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外溢影响,维护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最后,世界经济要实现稳定复苏,还应挖掘、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在疫情暴发前,世界经济就显现出诸多隐忧,尤其是旧动能日渐衰减,新动能羽翼未丰,经济增长缺少有力引擎。唯有加快创新,才能使世界经济从根本上摆脱瓶颈,迈向更高水平。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各国要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需坚持创新驱动大方向,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转型,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国际社会应坚持推进可持续发展,向“绿色经济”要发展动能。2021年,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为全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各国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达经济体应肩负起应有责任,为发展中经济体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共同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袁 勇 来源:经济日报)

点赞()
上一条:德媒:西方国家通胀不应归因中国2021-12-23
下一条:欧盟对华政策不能被立陶宛“绑架”2021-12-28

相关稿件

中国经济回暖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能 2021-01-07
中国经济数据“健康、出色”,助力全球经济复苏 2021-06-11
全球经济将强劲反弹 中国经济复苏令人鼓舞 2021-04-09
IMF称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增强但仍存重大风险 2021-03-22
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有望 境外资本继续看好中国 2021-04-07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