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物理学会传来的喜讯刷爆朋友圈:2024年度的巴克利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
为此,成立于中关村软件园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倍感振奋。中关村软件园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笃定:前瞻布局量子产业这一前沿领域,中关村软件园的路子走对了。
翻开中关村软件园今年2月发布的2022年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22年中关村软件园实现总产值4759.3亿元,比2021年增长10.8%,每平方公里产值达1830.5亿元。园区企业研发投入613.4亿元,比2021年增长20%,研发投入增速超过收入增长,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2.9%。
那么,能够形成如此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园区,中关村软件园是怎么做到的?带着问题,记者近日走进中关村软件园,一探究竟。
“以技术革新服务。”中关村软件园相关负责人道出其中奥秘:以园区产业大脑为数字中台,结合IT及互联网企业的研发、测试、运营需求,中关村软件园持续迭代数字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提供超级连接、超级计算、共性技术支撑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还通过“自建+联合共建”的模式,建设5G适配验证平台、AI开源算法和工具平台等技术服务平台,帮助科技企业缩短创新周期、提升研发能力。
围绕科技创新源头,中关村软件园一方面通过金种子培训、对接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创新大赛等方式,加强社会创新项目的资源积累储备;另一方面,打造“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和“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
围绕硬科技创新,中关村软件园构建“孵化加速+投资驱动+场景开放”的创新孵化体系,探索出“赛、会、营、孵、投”联动的特色孵化模式,赋能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目前,园区正在加快培育“耐心资本”,构建多元投资体系,探索基金投资和认股权试点,激发早期投资活力。产业投资已覆盖种子期、天使期、成长期及Pre-IPO阶段,累计签署逾百份认股权,与百余家创新创业企业建立认股权纽带。
通过做长创新链、做强服务链、延长价值链、打通资本链,中关村软件园先后培育出文思海辉、网易有道、软通动力等27家从苗圃到上市的企业,诞生小桔科技、跟谁学、理房通支付等多家独角兽企业,以及中科讯飞、启明星辰、国盾量子、嘉楠捷思等一批核心技术企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