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象屿综合保税区是国内首个零碳排放综保区。日前,记者走进这个园区,探寻其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的“秘诀”。
在综保区集装箱码头,电动叉车、电动托盘搬运车、电动物流运输车等物流设备正在忙碌。它们在综保区零碳园区建设中“功劳”可不小。
“以电动叉车为例,2017年以来园区内45台叉车全部‘油改电’。相较传统叉车,一台电动叉车一年可减少柴油使用量6.2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约19.5吨。”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黄强说。
图为象屿综保区内仓库屋顶的光伏发电设备。新华社记者 秦宏 摄
打造绿色装备体系,是象屿综保区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一环。2012年以来,综保区内的照明、散热等设施设备,陆续完成新能源、低能耗改造;码头作业设备电动化率达100%,生产设备电动化比例达到50%。
象屿综保区还通过构建绿色能源体系,做好能源降耗减碳“加减法”。从高处俯瞰,综保区仓库屋顶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形成一个个屋顶“发电厂”。目前,其光伏发电板铺设面积约6万平方米,年发电量970余万度。
“综保区年自用电约351万度,用‘绿电’替代传统能源,相当于每年节约3077吨标准煤、减排9753吨二氧化碳。”黄强介绍,园区还配套建成2.5兆瓦的储能电站,通过“调峰填谷”降低能耗。园区光伏发电余电上网,助力了更多低碳应用场景建设。
2023年2月,厦门港务物流有限公司依托象屿综保区光伏“绿电”建设的象屿自贸城智慧充电站正式投入运营。根据每日前来充电的车辆数量和能耗计算,该充电站一天可助力节约标准煤4.8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2吨。
象屿综保区内的港口智慧仓库一角。新华社记者 秦宏 摄
数字化赋能是象屿综保区零碳园区建设的另一关键环节。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借助与海关、海事、边检等的数据对接,象屿综保区实现了企业报关和通关无纸化、自动化。2017年以来,综保区还建设了港务智慧物流平台系统、厦门港电智能光伏主站系统等。
“经过运行管理系统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园区运行效率,节约了各项运行成本。”全球物流(厦门)有限公司仓库经理陈红军介绍,如园区内的海润集装箱码头经过智能化改造,综合生产效率提高10%、节能率达18.94%;助力全港通关效率提升20%,物流链年碳排放量减少2822吨。
2022年,经中国船级社认定象屿综保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碳中和;2023年,象屿零碳综保区项目获评生态环境部“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工艺、技术、装备升级,搭建更多临港智慧化、绿色低碳应用场景,推动象屿综保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张慧琼说,将把这些经验复制到其他园区。(记者 秦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