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8年来,京津冀协同空间不断扩展,协同发展结出累累硕果,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正在形成。但是,京津冀三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仍然比较大,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两极化现象仍较明显,需要做好产业协同,奠定高质量协同发展基础。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空间载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但不同城市之间、三地周边地区之间还存在断裂带,这就对产业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产业协同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需要率先突破的三个重要领域之一,可以说它是真正的支撑点,也是难点和堵点。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目前,京津冀三地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主要体现在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因此,要缩小京津冀三地的发展差距,重点是提升河北的综合发展水平。
在创新引领方面,北京发挥核心带动作用。一方面,创新产出大幅增加。2020年,北京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为4.94万件,占比为86.82%。另一方面,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科技服务、制造业等领域。可见,北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发动机。
北京是三地互投的资本辐射中心,区域制造业协同步伐在加快。从资本的角度看,北京投出去的资本比天津、河北两地加起来的还要多。2014年至2020年,北京对津冀的投资额从897.42亿元增长至4273.81亿元,增长势头迅猛。此外,区域制造业协同步伐加快,河北是区域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地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二)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目前,北京的支柱产业排名前三的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天津是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北京排序略有不同;河北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河北的产业结构与北京、天津相比差异明显。
(三)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有非常大的改善,蓝天、绿水比过去更好了。但是未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我们中长期需要重视和解决的。
二、产业协同是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基础条件之一
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高阶版本,如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呢?要达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要做好五个协同,即产业协同、创新协同、服务协同、政策协同、两翼协同。其中,产业协同排名第一,是核心。做好产业协同,京津冀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才会真正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产业协同是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做好京津冀产业协同?
(一)加强产业协同顶层设计
建议由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牵头,联合三地编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三地产业定位和区域重点产业的产业链各环节分工。按照“转型升级一批、谋划布局一批、超前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快提升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京津冀三地要聚焦半导体、5G场景应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现在三地的产业布局和落地,在京津冀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高地。
(二)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有序退出高耗能、高耗水传统产业的同时,以技术改造、工业设计、两化融合为抓手,坚持高端、绿色、智能导向,依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钢铁、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区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现代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向周边延伸,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三)紧抓新兴产业战略机遇
京津冀三地的市场主体要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聚焦量子信息、纳米技术、石墨烯材料、生物技术等前瞻领域交叉学科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为未来京津冀培育新业态、发展新产业提供超前技术储备。
(四)共同锻造产业创新链
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聚焦“十四五”时期京津冀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京津冀区域性重大技术需求供需对接平台。成立若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争取成立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上与企业联合攻关。
(五)共建数字经济战略高地
充分发挥北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基础优势,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搭建平台培育数字技术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构建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多元化发展。
(六)完善产业合作空间布局
围绕“2+4+N”的产业合作格局,重点推动区域新兴产业在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津发展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地的协同布局,着力构建产业定位与城市功能相吻合、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到2025年,北京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将更加完善,绿色集约、智慧精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民众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
(主讲: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根据《发展之策:“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讲稿摘编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