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为84.39,与去年相比,总体得分提高了4.11,总体表现更进一步。】
中国—欧洲中心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事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营商环境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眼下,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位的成都,正以争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在这场对标一流水平的创新试点探索中,经济总量和市场主体数均稳居全市第一的成都高新区,理应“挑起大梁”。
近日,成都高新区发布的《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2022)》显示,2022年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为84.39,比去年大幅提高4.11,总体表现进一步提升。
仔细剖析这份年度“体检”报告,可以看到这个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勇于先行先试、开改革之先河,营造与“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相匹配的营商环境所作出的努力及其成效。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活力区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科学构建100余项指标
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显著提升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科学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既是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有效评估检验,也是激发改革活力、挖掘改革潜力、增强改革动力的有力之举。
据了解,最新发布的《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2022)》,是成都高新区连续第二年开展营商环境指数编制的成果。
“2021年,成都高新区首次构建了营商环境指数体系,该指数体系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文件精神,对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综合参考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结合2020年版火炬考核指标,围绕成都高新区的发展特色和实际,并以营商环境与企业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与‘放管服’改革形成融合助力、与创新创业形成活力共振为三项效果目标。”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指数体系的构建到指标权重设置,再到计算方法,都十分注重科学性、合理性,不仅高度契合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核心要素,覆盖了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各项要素,同时还综合考虑横向、纵向对比的问题,既能在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情况下找差距,也能在逐年对比的情况下看进步,并为未来可能的指标调整预留空间。这在全国高新区都是比较靠前的探索。
今年指数体系在2021年基础上,结合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宜商环境(BEE)”指标框架,充分体现高新区推进成都市营商环境4.0政策及“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计划”最新成效,最终确定了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28个二级指标、116个三级指标。
经综合分析计算,2022年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为84.39,与去年相比,总体得分提高了4.11,总体表现更进一步。
从6个一级指标来看,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的指数表现亮眼,分别为90.51、87.85和85.89;市场环境、融资环境和创新环境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高新区得分居前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也是指数体系中权重最高的两大指标。
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确保科学性,指数在指标权重设置方面,根据各一级指标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关联性进行赋权,对二级、三级指标则采用等权分配的方式。
其中,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涵盖了绝大部分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指标及相关政策要点,在整个指数体系中重要程度最高、关联最为紧密,故赋予较高权重,分别为35%、25%。
对比两年指数报告看,成都高新区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两项指标不仅一直稳居前列,且均在去年基础上获得了显著提升。
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
瞄准重点痛点改革
打造一批营商环境特色亮点举措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指数数据的获取主要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公开渠道搜集。其中,政府部门访谈涉及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等20余个政府单位;企业访谈囊括区内重点企业、商协会以及各类中介机构等。
综观指数报告多达100余个评价指标,涉及的领域细致入微,无一不聚焦市场主体的关切。
以成都高新区表现最佳、且重要程度最高的“政务环境”为例。仅在这一项一级指标下,就有多达十余个二级指标,分别对应相关改革细分领域,旨在精准“把脉”、重点突破。
每一项指数得分及其提升进步背后,则都有实实在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在支撑。
今年初,在对2021年“高新通”企业服务平台、962000以及网络理政平台企业反映的4000多条诉求进行拉通梳理后,成都高新区推出2022年“十大攻坚计划”,并明确做优营商环境“六大生态”。
面对这份直面痛点、“刀刃向内”的“十大攻坚计划”,有企业家直言:“不像是政府的工作计划,更像是企业家亲手写的需求清单。”
而在上述“六大生态”中,第一点就是要“做优政务服务生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抓手,破解束缚企业手脚的制约。
为此,成都高新区不断创新突破,改革成果也接连显现——
在全省率先推行“一业一证”改革,目前已将21个行业纳入改革范围;
深化“拿地即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实现7个工作日内完成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设立“工程建设一站式审批审查服务中心”,涵盖工程建设审批审查服务事项主线、辅线56个高频事项,实现“事项集中、窗口集中、人员集中”;
实现区内科技创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全覆盖享受,2022年成都高新区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金额首次突破两百亿元大关;
全面推行市政接入全过程“一站式”集成服务和帮办服务,政务服务基本实现全程网办,积极打造“一码办成事”和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工程建设办证综合窗口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瞄准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高科技企业高速成长
第三方智库机构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性指数体系不仅展现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成果,还能为全国高新区编制营商环境指数贡献“成都经验”。
在我国向世界科技强国加速迈进过程中,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官方账号发文关注成都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其中就包括“加大融资支持力度”,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和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完善普惠金融体系等内容。
在科技型企业集聚的成都高新区,该领域的改革同样极具创新探索价值。指数显示,与去年相比,今年成都高新区6个一级指标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涨幅最大的正是“融资环境”。
具体来看,成都高新区推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例如,针对科技企业反映最强烈的融资难题,“十大攻坚计划”提出,将实施“股权融资‘快车道’”计划,力争新增各类投资机构超过100家,助力100家以上企业,获得各类股权投资超过100亿元。同时,广泛征集产业发展“合伙人”,邀约高水平专业化投资机构进行资本合作,全年组建规模不低于600亿元的产业基金。
成都高新区一家瞪羚企业负责人直言,对于正面临运营压力的企业而言,这就是“一场及时雨”。
成都高新区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提供
随着“十大攻坚计划”逐步落地落实,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六大生态”不断优化,市场活力成为有力印证——今年1~8月,以“平均每月一家上市企业”的增长态势跑出企业上市“加速度”,累计培育上市企业59家、居中西部第一;1~9月,助力100家次企业获得股权融资逾45亿元,单轮融资亿元以上企业17家。
某种意义上看,营商环境指数既是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果的凝结,也是促使相关部门及时回头看,确保政策科学性、有效性、持续性的关键一环。
“攻坚”进行时,成都高新区正以更具竞争力的营商姿态迈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