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桥横跨阜阳泉河两岸。(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曾被视作长三角“边边角角”的安徽省阜阳市,乘着高铁时代吹来的东风,投资吸引力明显上升,“产业高地”加速隆起。一大批高精尖人才、先进制造技术和资本“搭乘”高铁,呼啸而至。阜阳正在变,新产业、新枢纽、新双创正在重塑阜阳经济。
以创新型城市创建为抓手,突出重创新、强产业,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启高铁时代,交通“新枢纽”地位加速形成;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力争建成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近年来,阜阳市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精准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新举措,不断推动“新”经济发展换挡提速。阜阳牢固树立产业兴城、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切实推动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向创新创业集聚,着力培育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特色产业承接聚集地,努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勇当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新产业”:科技赋能活力现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在位于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矿磁材(阜阳)有限公司的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各类高性能永磁材料从这里下线,打印机、冰箱密封条……下游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依托国家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中心)、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北矿磁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品结构,经营业绩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去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今年以来生产订单充足。”公司副总经理王继全说,三年来,产业链上下游4家企业落户阜阳,相信不远的将来阜阳会形成磁性材料产业集群。
不仅是磁性新材料,在阜阳,铝基新材料、煤基新材料、光电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显现,一批“无中生有”“有中生优”的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们立足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的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立足‘铁公机水’四位一体的交通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立足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立足‘百亿粮仓’种养循环的农业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立足千万人口及辐射周边消费的人口优势,加快建设区域性绿色消费中心。”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说。
隶属安徽阜阳的县级市界首,近年来加大推进与沪苏浙企业、大院大所合作深度,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加速科技成果异地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科创驱动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进去一只旧电池,出来一只新电池;收购废旧铝资源,卖出高性能铝基新材料……一些“化腐朽为神奇”的操作,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走进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记者看到,多家长三角地区行业龙头企业在此投资兴业。在南都电源全资子公司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工人。科技赋能之下,回收来的旧电池从地仓进入投料端之后,通过破碎、分拣、低温熔炼等工艺,分离出再生铅、ABS塑料等电池原料。
脱胎于废旧塑料金属等回收粗加工的界首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打造出了国内链条最长的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去年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目前,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科技园在全国形成回收网点4000多个,年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120万吨、再生塑料300万吨、再生铝30万吨。
在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汽车、电子信息和绿色食品等产业正发展壮大。“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园区管委会主任吴爱国说,园区按照新发展理念制定总体规划,同步推进生产、生态、生活三线并展的新城区建设,稳步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园区年度经营收入由20亿元增长到143亿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太和县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医药原料、制剂为主体,现代中药、保健食品等产业为支撑,现代医药物流服务业为配套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正在形成,集聚近600家企业。
“今年1月至5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0.3%。”阜阳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管成杰说,其中5月当月同比增长21.9%。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8%,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55.2%。
“新枢纽”:高铁时代东风来
2019年12月,郑阜高铁和商合杭高铁北段通车,结束了阜阳不通高铁的历史。
去年6月,商合杭铁路全线通车,让阜阳一跃成为长三角对接中原地区的“桥头堡”,为其融入长三角,进入中原经济区、京津冀、大湾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
乘着高铁时代吹来的东风,阜阳投资吸引力明显上升,“产业高地”加速隆起。
“高铁工程师”来了。他们乘高铁而来,将最新科技成果、前沿创新技术带到阜阳,将科技成果异地转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陈志成是安徽中科昊海气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工程师,在上海定居,穿梭于杭州、北京和阜阳,戏称自己是“打高铁”上班。“商合杭高铁未开通之前,每次从杭州坐高铁到合肥,然后转大巴车或租车到阜阳,单程要花上一天时间。”他说,现在从杭州到阜阳3个多小时,太便利了。
不久前,该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独立设计和集成的稀有气体精制装置,生产出高纯度稀有气体。陈志成说,稀有气体在航天、医学、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消息传出后,一些半导体制造企业跟公司联系对接预订产能。
在郑阜高铁开通的第三天,界首便在上海成立了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界首市委书记何逢阳说,有了离岸科创中心,该市可以共享上海的科创资源,为当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创新动力。
以高铁为引领,阜阳在铁路、公路、机场、水运等方面的“新枢纽”地位正加速形成。“十三五”期间,阜阳机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逐年攀升,航空市场发展迅猛。今年前5个月,运输起降架次3602次,同比增长76.05%;旅客吞吐量382277人次,同比增长120.73%。
一个月前,阜阳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开通,实现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阜阳北站6座行车信号楼、2座编尾信号楼、1座调度楼指挥功能的“九楼合一”,将过去分散的行车指挥进行集成,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提高作业效率。
作为京九线上最大的路网性编组站,阜阳北编组站衔接京九、青阜等5条铁路线路,是路网“一主两翼”运输战略中二通道的重要节点。“2019年底,阜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站场工程完成,作业能力大幅提升。”阜阳北站调度车间主任王宏伟说,2018年日均办理17925辆,今年以来日均办理超21000辆。
今年1月至5月,阜阳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138个,总投资额549亿元。全市在建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820个,到位资金558.34亿元,同比增长29.16%。
“新双创”:创富梦想故乡圆
35岁的马精精不会想到,揣着“致富梦”把全家迁往江苏无锡的自己,而今会回到故乡“圆梦”。九年前,他到江苏从事汽车部件加工,如今是安徽驭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记者在阜阳市“接您回家”创业园里见到马精精时,他意气风发。“这2200平方米是我的厂房,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珩铰机和珩铰刀具。”他自豪地说,4月中旬投产以来,公司产值已超过300万元。“现在订单多得接不过来,今年的目标是冲击2000万元产值,明年翻番!”
“有个客户在阜阳,跟我说了家乡的环境,让我动了返乡创业的心思。”他说,“地租全免、税收优惠、培训补贴……政策这么好,我的产品附加值又高,我怎会没信心?”
作为劳务输出大市,阜阳1081万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一常年外出打工。近些年,返乡就业、创业人员越来越多。2008年起,阜阳市连续14年组织“接您回家”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工回乡务工、技术人员回乡就业、投资者返乡创业,把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我们积极建设‘接您回家’创业园,为入园企业减免房租物业费,落实水电费、网络费、运营、培训等补贴,为投资者提供‘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政策送到、说到做到’服务。”阜阳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四级主任科员李天白说,目前,全市创业园区共29个,其中“接您回家”创业园11个。全市园区入驻企业866家,吸纳就业人数19469人。
走进古乐博时装有限公司,《爱拼才会赢》的激荡旋律在车间上空响起,200多名制衣工人正在歌声中挥洒汗水。
“公司的本市员工占八成,有四成是返乡就业人员。”企业负责人杨桂影说,该公司主要承接日本和欧美的服装订单,此外,还吸纳学生到公司实习,帮助他们为求职积攒“经验资本”。
创新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以阜阳技师学院为例,秉持“院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企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的办学理念,每年为企业培养输送3000多名技能型人才。
产研合作加速推进。在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一株株鲜食番茄宛如挂着的一串串鞭炮,长势喜人。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彬说,这是与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研发试种的品种。
五年前,吕彬返乡创办了第一家农场,目前在阜阳已有4个标准化蔬菜基地,占地约1800亩。“阜阳市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我们从中获益,建成了瓦大博士科研工作站和瓦大鲜食番茄技术研发中心。”他说,截至目前,公司已研发引进番茄新品种5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项。
近年来,阜阳持续突出创新核心地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正加速构建中。阜阳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显林说,该市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十三五”时期前四年,年均增长33%,“阜阳正在推进实施科技创新‘4111’五年行动计划,力争建成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
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催生新作为。当前的阜阳,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精神状态饱满。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经济发展新举措精准实施,全市上下充盈着“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浓厚氛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