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共绘人海和谐美丽画卷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厦门实践”

2024-02-20 14: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次阅读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厦门实践”

  厦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生态“高颜值”带来了经济发展“高质量”,近年来,厦门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创业之城多点开花,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走出了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冬去春来,厦门一派花红叶绿、海清沙白的怡人风光。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白鹭戏水、群鱼悠游,人与自然和谐交融。

  与良好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是亮眼的经济发展成绩:2023年,厦门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8000亿元,超8066亿元;进出口总值超9470亿元,同比增长2.7%,高于全国增速2.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62元,同比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最快,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厦门兼具美丽与活力,不仅因为“得海独厚”“得天独厚”,更源于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生态修复和保护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厦门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36年前创造性提出的筼筜湖综合治理理念和方向为遵循,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精心绘出一幅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人海和谐美丽画卷。

  “20字方针”久久为功

  时值龙年新春,厦门人的“城市会客厅”——筼筜湖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派喜庆祥和景象。漫步环湖步道,只见水清岸绿、水鸟翔集,澄澈的湖水倒映着白鹭优雅柔美的身姿。

  “这湖水一年比一年清,让人心旷神怡。”厦门市海沧中学退休教师陈亚进感叹,他几乎每天都要来湖边走一走。3年前,他开始兼任筼筜湖“市民湖长”和白鹭洲公园“市民园长”,带动更多人共同呵护筼筜湖乃至厦门的生态环境。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曾是一个天然避风港,与海相通,面积达10平方公里。入夜,渔船停靠,灯火绵延——“筼筜渔火”是当时厦门著名的“老八景”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向海要地,这里围海造田、筑堤围湖,使筼筜港变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仅留下1.6平方公里水面的湖泊,改称筼筜湖。

  随着湖区周边高强度建设开发以及人口快速增加,粗放的发展方式不断加剧生态矛盾,筼筜湖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造纸厂、制革厂、酿酒厂等工厂沿湖兴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湖……筼筜湖成了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滋生、鱼虾绝迹的臭水湖。筼筜湖治理成为摆在厦门面前的一道发展课题。

  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亲自牵头开展“筼筜湖综合治理”,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创造性地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开启了筼筜湖系统治理之路。

  治湖,需多措并举。厦门按照源头控制、中间减排、末端治理的科学治理思路,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包括修订出台湖区保护办法、成立湖区保护机构、依法关停重点污染企业、利用自然潮差引海入湖等。

  治湖,非一日之功。36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20字治湖方针,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筼筜湖生态治理。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艳艳告诉记者,“筼筜湖正在进行第5期综合治理,包括正本清源雨污水改造提升、流域内排洪沟清淤、第二排涝泵站建设、‘西水东调’生态补水工程等,逐步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

  一个个务实方案、一项项创新举措,让昔日“筼筜渔火”重现为“筼筜夜色”。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筼筜湖保护中心科长陈清福介绍:“湖区水质显著改善,水体复氧能力增强。湖区还设立了白鹭自然保护小区,已累计发现15目37科88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筼筜湖畔举行了多场活动。2023年,筼筜湖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如今的筼筜湖区域不仅是休闲娱乐胜地,而且“腾笼换鸟”引入大批企业总部、现代服务业企业,已成为厦门标志性的行政、金融、商贸、旅游、居住中心,生态产品价值不断凸显。

  筑牢全域绿之底色

  “绿色是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鲜明底色。”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说,以筼筜湖综合治理为起点,厦门市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始终以20字方针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一体化开启从山顶到海洋、从“海域”到“全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促进山、海、产、城、人相融共生。

  海洋环境的问题,表现是在海里,根子则在陆地。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余兴光看来,厦门生态治理迈出的每一步,充分体现出陆海统筹的理念。

  ——念好“山字经”。

  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是厦门海拔最高、地理位置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平均海拔900多米,是经济特区里的“山区”,一度十分贫穷落后。20世纪80年代,为了摆脱贫困,村里发展起茶产业,山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山顶出现严重水土流失。

  军营村党总支书记高泉伟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们有意识地管好山、管好水、种好茶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山上,植树造林搞绿化;山下,兴建产业搞开发。军营村村委会副主任高建设说,“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军营村生态化改造老茶园6500余亩,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人均年收入达4万多元”。

  厦门还积极探索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新路径,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厦门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率达100%,采用自然恢复方式恢复山林面积424.7亩,通过工程治理方式恢复山林面积4164.6亩。

  ——做足“水文章”。

  行走在同安区埭头溪边的绿道上,只见清浅的溪水缓缓流淌,两岸草盛花美。这条绿道长11公里,不仅连接起环东海域的滨海旅游浪漫线,还为市民营造了亲水空间。

  同安区市政园林局四级调研员庄瑶琳告诉记者,“以前,因养殖、农业、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等排入溪里,水体污染严重,河道淤泥沉积,臭味久飘不散”。

  流域治理是系统工程。2015年,埭头溪流域综合治理被列为当地治水提质工程的重中之重。同安区创新实施全截流、全处理、全清淤、全补水、全生态治理模式。比如,通过采取规模化禽类退养和小石材加工厂清退、水源地整治、城乡污水处理、入河湖排口整治、河道生态补水等措施,提升了流域水质,修复了水生态,改善了水环境。

  同安区市政园林局局长杨东火说:“经过治理,埭头溪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标准。我们还修复生态岸线,种植滨水植被,铺设人行绿道,打造了沿河景观带。”

  ——写下“田园诗”。

  记者在翔安区大宅社区采访时看到,村里屋后道旁,火龙果田随处可见。一丛丛火龙果树排列整齐,树下掩藏着智能滴灌管道,田边沟渠环绕、渠水清澈。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海云告诉记者,“这里本是‘风头水尾’的干旱缺水村,如今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背后离不开生态治理”。

  翔安区市政园林局局长李虎平介绍,大宅社区将污水治理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机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智慧管理,构建了污水固废全利用零排放体系。目前,大宅社区已逐步建成雨污分流主干管系统、智能滴灌系统,统筹推进污水收集端、处理端、排放端、建设端、运维端的全链条治理。“例如,在污水处理站,收集到的污水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可成为农业灌溉水源,或通过生态湿地进一步系统处理后,汇入下游水体。”

  目前,大宅社区已建设高标准农田967亩,并配备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农民可以远程取水灌溉果园,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达到了节水目的。

  ——激发“海活力”。

  环东海域是厦门最大内湾,背靠同安区、翔安区、集美区广阔的腹地,拥有“海天一色”的湾景。滨海绿地与沙滩相连,沿途海岸、红树林、公园相映成趣。同安区文旅局副局长陈丽霜说,“美丽的海湾能够为大家提供优美的海洋环境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据介绍,在对环东海域进行生态修复时,秉承“先保护后开发”原则和“规划引领、配套先行、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综合考虑海域清淤与岸线的整治与利用,实施了滩涂景观改造、红树林种植、沿岸观景平台与活动广场设置等,使沿岸滩涂清淤与景观建设、岸线利用与城市生活更为紧密地有机结合,实现城市景观、生态、旅游、经济的和谐统一。

  高颜值赋能经济发展

  在厦门,生态“高颜值”带来经济发展“高质量”: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创业之城多点开花,和美乡村活力增强。

  崔永辉表示,厦门坚持先保护后开发,以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基底,着力打造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高地,走出了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提升产业竞争力,“复合业态”更优质。湖里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达告诉记者,得益于五缘湾生态修复,周边产业实现提升。

  登上24层的路桥集团城市会客厅,俯瞰五缘湾片区,一叶叶白帆扬起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烂潮滩”、晒盐场。

  “五缘湾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我们通过引进项目、培育产业,促进发展提质增效。”王达介绍,五缘湾相继建成厦门国际游艇汇、五缘湾帆船港等文旅设施,开发邮轮游、海钓游、帆船游、游艇游等旅游产品。

  “创新用好海的优势和资源,就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湖里区文旅局党组书记高翔说,2023年,五缘湾游客数量比2019年增加50%,仅体验帆船的游客就有50多万人次。

  “厦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很多外地企业来落户。”厦门城投数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来告诉记者,银城智谷2021年开园,目前一期项目签约率超过85%,签约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超8000人。

  厦门博云纬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2023年3月入驻银城智谷。这是一家为科技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的公司,主营业务与废弃物处理、节能技术相关。公司总经理严嘉成说:“公司选址时,考察调研了很多城市,最终选择落户厦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优美的生态环境所吸引。此外,在银城智谷,上下游企业高度集聚,让我们看到了发展机会。”

  银城智谷位于同安区同安新城环东海域CBD,是厦门市政府主导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产城人融合新型园区之一。同安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郭三温介绍,通过多年整治和打造,同安新城从一片滩涂升级为产业集聚高地,逐渐发展形成集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3个主导产业,文体旅游、医疗康养、总部经济3个特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公共服务、产学研平台等综合配套及其他产业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本质上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贾文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不能简单理解为绿色景美,关键在于系统治理,要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刘琼告诉记者,“通过积极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厦门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去年,厦门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0%,海洋经济、文旅经济等发展成效显著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4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创新实践共护蓝色星球

  “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和成就,为破解海湾型城市资源约束紧、污染排放高、人海矛盾多等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主任杨小明认为,“厦门实践”为完善生态文明统筹协调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机制提供了样本范例,为实现把生态文明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提供了相关借鉴。

  新年伊始,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完成2万吨海洋碳汇交易。数据显示,厦门已累计完成海洋碳汇交易14万吨,占全国蓝碳交易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完成农业碳汇交易27万吨,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在高山之上的军营村,高泉伟没想到,像“碳汇交易”这样的新事物能与村民们产生关联。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好空气也能换来真金白银”。

  2022年5月,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军营村获得首批农业碳票。村里5715亩茶园被纳入碳汇认证体系,按照一亩茶园一年约0.2076吨二氧化碳消纳能力测算,首次认证并交易的2020年、2021年茶园碳汇近2500吨,并以1吨碳汇6元的价格成功售出。

  如今,厦门率先在全国形成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改革“沿海样本”,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和农业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全国首个蓝碳基金、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等纷纷在厦门落户、落地。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表示,厦门在构建优美海湾人居环境、增强海岸带生态活力、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激发了城市发展的新活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厦门实践”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在厦门环东海域东北角,沿同安湾溯流而上来到湾顶,便能看到一片片红树林如同一块块碧玉镶嵌在蔚蓝的海湾之中。这里就是厦门持续多年打造的福建省最大人工重构红树林湿地——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曾经,湾区内荒滩杂乱、养殖无序,原生红树林生态系统急剧退化。2005年起,厦门委托以厦门大学林鹏院士为核心的红树林科研团队,成功培育种植了约5公顷实验林。

  “基于实验林的成功经验,厦门分两期实施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公园总规划面积约404公顷,红树林种植面积约85公顷。”据厦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介绍,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案例,不仅入选“防灾减灾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全国典型案例”,2023年还作为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典型案例之一向全球宣介。

  厦门海洋治理成效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高度赞誉,他两次来到下潭尾调研中国的红树林保护和恢复种植情况,并表示,期待厦门为应对全球海洋环境挑战提供“厦门样本”。

  2017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启动,明确下潭尾二期红树林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碳中和林,向世界传递低碳、环保办会的理念,成为国内外大型会议“零碳排放”的又一示范样板。据资料计算,该碳中和林的年碳汇能力达每公顷4.30吨二氧化碳。

  从溪流到湖泊,从山川到海洋,厦门还将继续书写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故事。“站在新起点上,厦门将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好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市,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崔永辉说。 (经济日报记者 贺浪莎 王 琳 纪文慧 刘春沐阳)

点赞()
上一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的“厦门实践”2024-02-20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顾学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02-16
历下:以高质量招商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2022-02-25
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09-14
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建设与实践路径探析 2021-01-07
浦东新区全力推进引领区建设任务 2023-07-1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