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因盐而生,向海而兴。2100多年的沧海桑田,170公里的串场河串联起南北沿线盐场,造就了“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盛景。而今,这座黄海滨城正以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为契机,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全力打造“风光名城、绿能之都”,初步形成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的“盐城路径”。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跟随“机遇中国‘碳’路盐城”中外媒体采风行团队走进盐城,近距离感受这座“风光”名城的“绿色”魅力。
厚植生态优势 点亮绿色发展
盐城地处中国东部黄海之滨,拥有全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海域面积,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金字招牌”,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乡”的美誉。
走进位于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域的条子泥湿地,秋季迁徙的鸻鹬类候鸟“先头部队”已飞抵。因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心节点和关键区域,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在此中转、停歇、繁殖。最近,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正值候鸟秋迁季,鸻鹬类候鸟陆续飞抵于此。蓝天碧水之间,“鸟浪”奇观持续上演。
多年来,盐城市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厚植绿色家底,不断巩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据悉,2023年,全市共完成新造成片林1.4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5.2%、高于江苏全省1.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市已新造林2.2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37%;启动新建绿美村庄59个,改造提升17个。
拓展“两山”转化通道,释放更多生态红利。盐城市在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同时,积极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推动“生态资源”形成“生态产业”,进而实现“生态富民”。202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0%,实现旅游总收入5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今年上半年,盐城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3213万人次,同比增长51%。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盐城市正以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广世遗产品。在聚力打造文旅发展制高点的同时,切实提升文旅产业带建设,着力构建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消费新场景,全力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聚焦低碳转型 打造“风光”名城
如果说绿色生态是盐城最为厚重的底色,那么绿色制造就是盐城最具特色的产业。凭借拥有江苏省最长海岸线和最大海域面积的独特优势,盐城成为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若驾车沿着盐城的沿海公路行驶,你会发现一座座高大的风机迎风转动,一排排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列阵“捕光”。一动一静之间,成就一幅和谐唯美的风光画面。当地无限的“风光”资源,正在源源不断成为可利用的电能。
走进滨海港片区,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的10座白色超大型“气墩墩”整齐屹立在海边,各色的输气管道井然有序布满整个厂区。“这些LNG(液化天然气)储罐的总罐容达到了250万立方米。当全面投产后,其液化天然气的年处理能力将达到600万吨,对提高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不仅如此,依托“绿能港”的冷能资源,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零碳产业园规划建设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区,以LNG冷能交换中心为枢纽,探索打造“绿电+冷能”的产业链,并积极向冻干果蔬、冷水鱼养殖、冷链物流、冰雪旅游、海洋算力等领域拓展。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仅仅是盐城绿色能源版图的一角。抢占绿色能源新风口,必须拥抱“双碳”、不负“风光”。盐城正积极探索“风光+”综合应用、海上“能源岛”等新能源融合示范场景应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全力打造“风光名城、绿能之都”。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2.61万千瓦(含风电943.86万千瓦、光伏555.75万千瓦、生物质32.99万千瓦),总装机、风电装机、光伏装机规模分别占全省19.61%、41.06%、10.69%,总装机、风电装机规模均列全省第一,光伏装机规模列全省第三。
在产业链布局上,盐城风电领域已形成涵盖“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装备制造覆盖整机制造、叶片、塔筒、导管架、海缆、齿轮箱等全领域。全市已集聚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等知名风电整机企业,以及中车电机、中材科技等一大批零部件领军企业,风电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到41家。光伏领域也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装备制造覆盖硅片、电池、组件、辅材、智能设备等关键领域,集聚了阿特斯、润阳股份、通威股份等光伏行业全国前十强企业中的8家企业,以及一大批配套产业领军企业,光伏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到71家。
作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生态禀赋独特、绿色动能充沛、碳汇潜力巨大。今年以来,盐城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抢抓“双碳”机遇,按照国家和江苏省工作部署,高标准编制实施《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强化科创引领 增强内生动力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就是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盐城市科技局了解到,盐城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科技-产业-机制”创新,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为例,盐城市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夯实企业跃升路径,引领企业创新能级提升。今年以来,盐城围绕风、光、氢、储、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备案市创新联合体12家;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推动金风科技争创全国、省重点实验室,富乐华争创省重点实验室,培育16家企业进入市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库。
作为全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金风科技于2017年在大丰区投资建设实验中心。目前,金风科技为中国市场提供近25%的风电机组,为全球市场提供超11%的风电机组,其中大部分产自大丰基地。“如果把机组放在实际场景下进行测试,需要花费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而在实验室内,可以模拟各种工况,用两三个月就可以完成所有验证,效率大幅提升。”近日,在位于大丰的金风科技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金风科技集团总工程师翟恩地向记者介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盐城市持续创新,不断突破,在奔赴“绿色未来”的路上,内生动力不断显现,一大批“头雁”企业竞飞高歌,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如该市成功落户全国首个“清洁能源高比例消纳”综合示范典型项目,先后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滩涂风光电产业基地、国内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首个风电水一体化项目等十多个产业创新示范工程……
此外,盐城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中国新能源发展论坛,承办首届(2021年)中欧海上风电产业合作与技术创新论坛,高质量举办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先后发布《2023中欧海上新能源发展合作论坛盐城宣言》等多项成果,签约一批新能源重大项目。据悉,在近日跨国公司江苏行——盐城零碳产业园国际合作交流会上,盐城签约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111.73亿元,其中9个项目协议外资3.8亿美元。(记者 张纹 盐城报道)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