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含义广泛,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竞争能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等多种要素的综合体现。营商环境是软环境,是“水”,经济发展是“鱼”,放水才能养鱼。而转观点,做好文化建设则是营商环境的点睛之笔,是软环境之魂。所有变革都伴随着观念的革新和进步,脱离观念的变革,实现新一轮振兴是难以想象的。为从根本上做好营商环境,我市致力于做好营商文化,转变整体观念,做好制度建设。
深化服务意识 最大可能激发市场活力
一个人有了信念,就相当于变强了十倍,一个营商环境有了好的文化支撑也将变得强大。只有充分调动、有效激发文化的力量,并为大众所认同,才能更好地弥补制度盲区,才能让制度规则具有强大的现实约束力。新一轮振兴是一场艰苦的跋涉,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政策、人才,还需要与陌生人为善、重诺守信这样的理念,需要把这些理念推广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日常伦理,使其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标准。如此,营商环境就会好起来,就能够成为投资的沃土。
我市充分认识到观念文化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强调各级深化服务意识,充分认识自身定位,将服务做到最大化,最大可能地激发市场活力。作为现代服务业较多区域,中山区充分解放思想,深化行政审批,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务实高效政务环境。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加速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截至3月末,区属的14个部门89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彻底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同时,中山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为企服务,打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深化“服务企业暖心工程”,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中山区建立“走企业解难题”长效机制。作为经济大区,甘井子区深化服务意识,专题调研 “问诊于企”、“问诊于民”,通过倾听企业和群众声音,找到企业发展、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为市、区两级政府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找准改革发力点。
致力制度建设 最大限度做好营商环境长远发力
制度是固定下来的文化,是文化精华的表现。在打造营商环境过程中,我市坚持致力于制度建设,为打造营商环境做好长远规划,为营商环境长远建设做好制度保障,文化积淀。
近日,甘井子区通过了《甘井子区破坏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将启动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为加强和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办法》从制发和执行改善营商环境政策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和审批管理、实施行政检查管理、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招商引资活动、廉洁作风建设等7个方面,开出了擅自增设行政许可等33条负面清单,清晰地划出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底线红线,确保机关单位和工作人员不逾矩不越线。《办法》对问责追责权限、责任追究方式、从重和从轻情形、复核申诉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区纪委监察局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问责、追责。此外,《办法》中增加了宽容免责的条款,鼓励干部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明确指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对法律法规、党章党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大胆闯大胆试、突破常规和惯例、有效解决“老大难”问题,虽出现偏差,或者造成失误,但积极主动纠错、消除不良影响的,按照“三个区分”要求,可从轻、减轻或免于处分。中山区委、区政府也于近日印发了《中山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提升城区品质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体制创新、完善服务保障为重点,细化20条目标任务,将打造营商环境措施制度化、长远化。
打造社会氛围 最大范围做好营商大环境
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否意识到,不论是否接受,都生活在人文观念之中,为这样的文化所浸染。只有全社会都拥有良好的营商意识,市场才有最好的生长土壤,打造营商环境也才找到了力量之源。
在打造社会整体氛围方面,中山区深化平安中山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温馨和谐社会环境。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通过召开协调会、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加强企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营造依法施工、安全施工、环保施工的良好氛围。注意加强维护安定有序治安环境,并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为辖区企业及员工提供宜居、安居、便利的社会环境,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甘井子区则在打造亲商清商政务环境的同时,打造诚信开放的市场环境,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政府不再审批。积极探索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开放机制,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和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重大民生工程、新型城镇化及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加快“信用甘井子”建设,完善甘井子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强化重点领域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创新监管模式,推进网格化监管与“双随机”监管的科学有效衔接。加强企业信息归集公示,建立“依法公示、一网归集、互联共享”的信用监管机制。打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稳定包容的社会环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