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中关村科学城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2021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8.3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中关村科学城是北京“三城一区”的领头羊,而海淀区是中关村企业的大本营,在科技创新中是扛旗子的,作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有着巨大的发展能量。接下来要在发展高精尖产业、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继续努力。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保障和成果转化
一是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
二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项目落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关注研发团队和研发成果。
三是加速科技成果批量转化。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截至2021年,累计实施项目171项,121项技术实现转移转化。2017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成立,重点聚焦能源材料、机器人、医学影像、计算机视觉、无线通信等领域,开展前端研发创新,支持前沿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一批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落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科研机构成立的概念验证中心,为我国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作了积极探索。这是对研究成果有没有商业应用场景做相关概念验证工作,从而推动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一方面要抓源头,就是“从0到1”的突破;另一方面,要把技术创新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首都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高精尖产业
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创新,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领域,可以从支持研发大模型、开发新算法等方面,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在区块链领域,通过建立算力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开放应用场景,支持建立区块链方面的软硬件联盟。同时,我们也支持其建设开源社区,以此加速技术的迭代升级。在空天领域,可以培养新兴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态势。在新能源领域,在氢燃料电池、电解制氢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一是基于重点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对重大项目,要做到细化、量化、项目化、具体化。比如,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我们可以初步绘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产业链图谱,再重点依据图谱进行项目对接。这是抓项目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是滚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形成了促签约、促投产、已投产、促服务“四个一批”项目清单。定期组织落地项目集体签约。
三是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要服务好创新主体。截至2021年7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新增注册公司近1700家企业。要建立科学城全员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科学城的工作人员要了解企业诉求,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
优化创新生态
一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探索新的机制,做好科研团队和人才的服务。
二是重点支持专业化孵化平台建设。一些中小企业、科技企业是从孵化平台中孵化出来的,我们要把各种各样的孵化平台组织好、利用好,因为这些孵化平台了解企业的研究方向、发展进展以及诉求。专业化孵化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创新生态也就越来越好。
三是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在知识产权方面,一方面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我们现在有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其中,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工作;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开展专利预审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
四是提升产业园区品质。未来,产业园区可以由专业化机构运营。专业化机构具有运营服务能力,能够为产业园区提供专业化服务。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是由乡镇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高科技园区,园区收入来自租金和为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也就是说,园区不仅仅是企业集聚的地方,也是生态宜居之所,这也是优化创新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五是拓展国际创新合作。怎样让企业能够更好地走出去,在海外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企业而言,一个企业“走出去”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就需要“抱团出海”。同时,“走出去”的企业可以多分享一些经验。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尝试,比如在海外建立联络处、服务企业的站点等。此外,如何引入优质的国际项目,也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
在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要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要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的短板、最紧迫的任务,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求突破、谋创新,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改革要拿出更多实质性举措,起到试点突破和压力测试作用,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现实路径,注意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
《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体现了“四个前所未有”:一是推动的领导层级前所未有;二是涉及内容之广前所未有,共谋划提出24项重大改革措施;三是参与部门之多前所未有;四是发文主体前所未有。《关于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的若干措施》围绕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三个方面,部署24项重大改革措施。其中,围绕做强创新主体,有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建立国企研发准备金制度、企业基础研究支出加计扣除、采购安全可控的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加强对高校院所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评引导等。围绕集聚创新要素有十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高端紧缺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建立企业研发创新全链条金融支持机制等。围绕优化创新机制,有七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揭榜挂帅”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支持建设以促进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等。目前,北京有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同时,还要支持建设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实际上是为国家探索未来在数字贸易领域的新规则提供一个窗口,这项工作也是比较艰巨的。2022年7月,《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已发布,并规定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北京要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这方面需要我们加紧探索。
新征程上,中关村科学城将凭借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三区”政策叠加的优势,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支持培育一批“产业报国、包容失败、勇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洁尘《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讲稿摘编整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