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链多家公司主动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从问询情况看,“毛利率波动”“业绩达成真实性”“内部控制是否规范”等成为交易所关注的重点方向,部分公司在未进行回复的情况下宣告IPO终止。
业内人士表示,伴随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增加,机器人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相关企业纷纷谋求上市,以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是,一些企业仅涉及技术门槛不高的组装业务,没有掌握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很难进入高端供应链,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只能“以价换量”。
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机器人不断赋能制造业等行业自动化、智能化转型。“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发展。”长期跟踪智能制造领域的分析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在此背景下,机器人公司纷纷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以谋求更大成长空间。从细分领域看,选择冲刺上市的公司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涉及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板块。如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龙头海康机器计划募资60亿元、协作机器人国内龙头节卡股份拟募资7.5亿元(目前均因财报更新中止)。
不过,今年以来陆续有公司选择终止IPO,包括零部件领域的科峰智能、盛安传动以及清洁机器人公司望圆科技等。
去年3月初,计划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望圆科技获受理(从核准制平移至注册制)。然而,时隔一年后,公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根据相关规定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彼时深交所对其发出的首轮审核问询,公司直至今年3月终止IPO时也未进行回复。
拟登陆上交所主板的科峰智能存在类似情况。在发行上市审核页面,记者未发现公司对首轮问询进行回复的公开文件。自去年6月底公司上市申请获受理至今年2月初主动撤回材料,期间仅间隔7个月。而盛安传动以及伟本智能均经过多轮问询后,最终主动撤回申请材料。
市场竞争激烈
从近期宣布终止IPO公司的问询中不难发现,一些风险点受到监管机构高度重视,毛利率反常波动就是其中之一。
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明确提到,伟本智能近年来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动,但招股说明书仅以产品具有定制化特点为由未具体分析其变动原因。另外,其毛利率水平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且变动趋势与可比公司存在背离。
据披露,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伟本智能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9.11%、27.07%、23.82%和23%。与之对比,同期同行业均值分别为22.48%、21.35%、17.67%和20.78%。背离现象在2021年尤为明显,公司毛利率大幅上升趋势与同行业企业存在显著反差,差值接近6个百分点。
在首轮问询回复中,伟本智能认为,主营业务主要为非标定制化产品,各年度及各项目毛利率存在较大差异,当年毛利率主要由项目毛利率所决定。对于公司的相关回复,深交所认为,仅以各项目毛利率数据分析当年毛利率变动原因,未分析报告期内项目毛利率发生变动的原因。因此,在二轮问询中,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不同年度所承接项目的设计难度、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说明2021年毛利率变动是否合理,以及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可承接较高毛利率水平项目的合理性。
此外,伟本智能2023年上半年新机器人业务毛利率较2022年下降幅度较大。对此,公司解释称,2023年上半年新机器人市场价格下降,但公司当期销售的约90%新机器人为2022年备货或者下单的产品,由于2022年货源紧张、采购价格较高,导致毛利率下降。
海康机器的毛利率同样受到重点关注。深交所注意到,公司近年来各项业务毛利率呈现一定的波动或下降趋势。对此,公司坦言,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各业务模式的比重变化、单价成本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若未来公司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且降本举措不能有效对冲价格下行的不利影响,将对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毛利率水平健康与否,直接关乎企业的业绩表现和核心竞争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整体结构看,不少企业仅涉及技术门槛不高的组装业务。这类企业由于不掌握如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很难进入高端供应链,因此在中低端市场“以价换量”的现象更为明显,导致毛利率下行。
锻造核心技术优势
近年来,机器人领域相关细分赛道的资本运作频繁,获得多轮融资或大额融资的案例频现。开源证券研报显示,从一级市场投融资角度看,2023年以来机器人行业整体投融资密度稳中有升,其中仅2023第三季度亿元级融资案例数量提升至20起,与2023年上半年几乎持平。
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涌入机器人赛道,同质化现象以及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部分企业采取“价格战”的方式获得市场份额,对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事实上,相关公司的回复透露出机器人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
今年1月中旬,节卡股份对首轮问询进行回复并更新了财务指标。从更新内容不难看出,节卡股份所处的协作机器人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公司坦言,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机器人整机产品的价格存在下行风险。后续,公司将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高端机型的市场培育与开拓力度,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一定程度抵消竞争带来的降价风险。
“从相关问询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于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含金量以及业绩健康度要求有所提高,同时释放出对‘一查就撤’和‘带病闯关’等突出问题的严监管信号。”华东某涉及机器人业务的上市公司高管认为,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不断筑牢自身“护城河”、锻造核心技术优势,避免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掉队最重要。
“长远看,机器人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谋求上市是趋势。”上海一家较为成熟的机器人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资本密集进入机器人产业,但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并不多,如果只是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所获得的客户并不稳固,长期来看早晚会被淘汰,其中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同时,低质竞争会给行业带来负面效应。
“机器人企业需要明确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细分领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技术研发和高质量的市场拓展,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上述负责人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