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女士应邀出席2024年伯云会,并以“医药市场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本届大会以“解读、洞见、智能”为关键词,聚焦我国医药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大会发布了《中国药品市场格局及前瞻》蓝皮书,众多行业专家、医药企业领袖、医疗专业人士出席大会,共同探讨中国医疗保障的国家战略、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现状及展望和决策者眼中的中国医药市场等热点话题。
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女士发表演讲
赵萍女士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有全球18%的人口和23%的老年人口,GDP贡献占全球18%,但创新药市场份额仅为3%,蕴藏着广阔的增长空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推动了近年来中国创新药行业的高速发展,也让中国成为全球医药研发的新高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创新药”,并将其列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4月,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药监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提出32条支持医药创新的举措;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发展创新药关系医药产业发展,关系人民健康福祉。
“这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的推出,让安斯泰来这样以创新为驱动的跨国制药企业备受鼓舞。”
“从单纯的产品和技术引进,到以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医药创新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三十年既是安斯泰来进入中国的三十年,也是我从医生转战医药行业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医药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加码中国、深耕中国的信心。”赵萍女士在演讲指出,近年来随着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患者对于全球创新成果的可及性不断提速。同时,医保准入的时间持续缩短,从以前的平均五年时间缩短到了不到两年,甚至实现了获批当年就进医保,大大提升了患者对创新药的可负担性。此外,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化,新的业态也在推动行业整合和进化。“所有的这些变化都将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也推动了中国医药创新的发展。因此在我看来,医药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最好的体现就是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药物创新能力。”
正是由于中国医药创新环境的持续改善,跨国药企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也与日俱增。以扎根中国30年的安斯泰来为例:2019年,中国跃升成为安斯泰来集团五大全球市场之一,2021年,安斯泰来完成了在华战略布局升级,并将区域总部设立于北京,2024年初,赵萍女士成为安斯泰来正式任命的首位中国本土总裁,集团还首次将“全面提升中国团队能力”列入安斯泰来今年的重点,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有机会获得更多的集团资源与投入。在安斯泰来集团最新公布的全球15个重点市场中,中国位列全球前三。
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同样体现在安斯泰来的研发中。以胃癌领域备受瞩目的CLDN18.2单抗为例,2020年,全球新确诊的胃癌病例超过100万例,其中中国新增478,000例胃癌病例,接近全球新增病例的一半。“正是因为胃癌在中国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安斯泰来中国从2019年就开始参与CLDN 18.2单抗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并实现了安斯泰来历史上首次中国与全球同步开发与同步递交上市申请。此外,安斯泰来近期还实现了首个一期临床试验IND批准,并完成了中国第一家研究中心启动。”赵萍女士表示。
中国成为跨国药企全球研发重要一环。数据显示,从2016到2022年,中国的临床试验数量全球比例从4%激增到15%。而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足迹,构建世界战略布局,纷纷在海外设立工厂、研发中心,甚至建立全产业链。同时,跨国药企与中国创新药企的合作也在逐年攀升。去年底,安斯泰来与科望医药就全新的BiME(双抗巨噬细胞衔接器)平台及候选药物ES019和另一分子项目达成合作开发及授权许可协议,双方将合作完成两个项目的开发,另外科望医药还可授予安斯泰来额外两款产品的合作开发权益。“由此可见,跨国药企在新药研发方面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而中国本土的医药创新势力也正在融入世界。”赵萍女士强调,“这些现象的底层逻辑是新药研发的根本动力——患者的等待。对于安斯泰来而言,最好的体现就是In China,for China。”
在中国,安斯泰来致力于成为肿瘤及特药领域的行业领导者。最近一年来,安斯泰来中国接连取得了四款产品的里程碑进展,包括胃癌、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的三款产品,以及一款绝经相关中度至重度血管舒缩症(VMS)领域的首创产品。近日,ADC药物维恩妥尤单抗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成人患者,这也是全球首个靶向Nectin-4的ADC。未来,安斯泰来将继续致力于创新性疗法,研发聚焦的领域包括免疫肿瘤学、再生和失明、线粒体生理机制、靶向蛋白降解,以及基因调控。
“我们坚信,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安斯泰来将继续加速引进全球创新成果,不断提升中国患者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尽早实现。”赵萍女士表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