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制式轨道交通的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推动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实现多层次轨道交通高质量协同运营,提升多层次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与服务水平,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运输服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出行需求,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打造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协同运营体系。构建以集约化的运营数据为基座、以有效合作的运营管理为保障,以不同运营主体、不同轨道交通之间的信息交互、融合衔接、协调运营为手段,以多模式的运营组织与一体化的出行服务为特征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协同运营体系,助力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一方面需要打破不同制式轨道交通系统间的融合壁垒,另一方面应树立一体化的规划、设计与运营理念,在线网规划、设计环节兼顾运营,为协同运营打好基础。
运营主体间的高效合作是高质量协同运营的保障。区域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隶属于国铁集团、地方政府等多家管理机构与运营主体,要实现多层次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协同运营,各运营主体间的高效合作是关键。目前,已有多种“路地合作”模式,北京市与国铁集团深化合作,通过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合理新建线路等方式,在加速构建市郊铁路网络、发挥市郊铁路的快速通勤骨干作用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广东铁投集团将部分线路委托广州地铁进行运输管理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城市地铁与城际铁路运输业务有机融合。为了有效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亟需不同主体发挥各自优势,明确责任主体、统一管理流程、协调运营机制,统筹多层次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与运营,盘活既有铁路资源,发挥“四网融合”对客流的诱增作用,探索互利共赢的投融资机制和票款清分方法,共同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多模式的运营组织是高质量协同运营的核心。当前,不同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相对独立,严重制约了“四网融合”的效能发挥,限制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及出行直达性等服务水平的提升,无法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出行需求。因此,亟需面向异质化出行需求,构建多样化运营组织模式,通过不同轨道交通之间跨线运营、空车跨线调拨,以大小交路、快慢车优化列车运行方案,调整列车发车间隔,在换乘站协同不同线路的运行计划,探索不固定车次和席位的公交化运营模式等,提升协同运营质量。
一体化的出行服务是高质量协同运营的目标。以出行服务一体化为目标,促进多层次轨道交通的无缝出行,优化出行体验。通过建造便捷完善的交通换乘枢纽与互联设施、推进不同轨道交通的售检票系统融合与安检互认、实施各层次轨道交通票制互通与一票通行等措施,为一体化出行服务提供支撑。同时,推进各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便捷接驳、多层次轨道交通间信息服务互联互通,通过移动端、站内广播及信息展示设备等多渠道向乘客提供全过程出行信息,打造以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一体化出行服务,促进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的协同,提升轨道交通线网覆盖性和乘客出行可达性。
集约化的运营数据是高质量协同运营的基座。以运营数据的集约化处理与智慧化挖掘为底座,赋能多层次轨道交通高质量协同运营的智慧决策。推动数据全面汇聚,动态监测轨道交通运营状态,不断收集天气、社会经济、建成环境等外部信息。推动数据管理优化,完善数据标准化管理机制,保障数据存储安全。推动数据科学应用,面向管理者提供智慧决策,面向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中,客流预测是数据应用的重要内容,在“四网融合”下,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微观出行行为和宏观客流规律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亟需高精度、细粒度、多场景的客流需求预测,为“四网融合”下的票款清分算法构建、多模式运营组织及一体化出行服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一体化的规划设计是高质量协同运营的基础。从实践经验来看,既有的规划设计通常对后续的运营考虑不足,不同制式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各自实施,往往导致协同运营时不具备便利的跨线运营条件以及换乘衔接繁琐且耗时长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多制式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运营的同步快速发展期,给一体化规划设计与运营创造了时机。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2035年北京轨道交通规划线网总规模将达2683千米。因此,亟需构建一体化规划、设计与运营的理论与方法,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协同运营需求,打造好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基础设施,为高质量协同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