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产基地 面向超大市场
环球时报赴东南亚特派记者 赵觉珵 胡雨薇 郝爽言
电动汽车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最主要的新兴合作领域之一。在本月初于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峰会上,第26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了《10+3领导人关于发展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联合声明》。外媒报道称,东盟致力于在中日韩的支持下建立一个电动汽车生态系统,东盟有潜力也有雄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电动汽车制造中心之一。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电动汽车领域合作不断增速,合作方式也从整车出口向产能合作过渡,多家中国车企在东盟地区通过直接投资设厂或投资并购等方式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有行业机构统计称,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占东南亚电动车市场75%的份额。
中企布局
“中国电动汽车厂商不仅拥有卓越的创新技术,而且最早意识到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市场和政策的潜力,掌握了先发优势。”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立·特萨提拉沙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汽车是近年来中企在泰投资的主要领域。
泰国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之一,也是东盟主要的汽车制造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汽车制造产业链,这些因素也让泰国成为众多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走向东盟的首站。2022年8月,比亚迪宣布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并于次月同WHA伟华集团大众有限公司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相关协议,计划在泰国投资建设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
除了比亚迪以外,长城汽车2020年斥资约6.5亿美元改造其泰国罗勇工厂,旨在将其打造成泰国生产中心。今年3月,哪吒汽车宣布建立泰国生态智慧工厂,预计2024年1月底投产,建成后每年产能约2万台。今年8月24日,长安汽车获得了泰国商业部贸易发展厅(DBD)注册。据报道,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此前发布声明称,长安汽车已提交投资促进申请,将投资88亿泰铢(约合17.91亿元人民币)在泰国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工厂。日前,广汽埃安在泰国曼谷发布首款海外车型AION Y Plus,正式打响出海战略的第一枪。
马来西亚、印尼等也是中国车企布局东盟的重要基地,其中最早的入局者之一是吉利。2017年,吉利宣布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并全面主导管理宝腾。该品牌建立于1983年,被称为马来西亚的“国宝级”汽车品牌。《环球时报》记者近期在马来西亚采访时发现,市场占有率曾不断下滑的宝腾已再次成为吉隆坡街头最为常见的汽车品牌之一。2023年,宝腾推出其首款新能源车型X90,正式开启新能源转型之路。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这款车的发布仪式上表示,希望吉利与宝腾加强研发合作,助力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作为东南亚最大单一市场,印尼在东盟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地位特殊,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电动车企业的进入。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有限公司已在印尼西爪哇省勿加泗投资10亿美元建设占地60公顷的汽车工业园,打造面向印尼和东南亚市场的生产基地。
谁是新的地区制造中心
在当前出现的汽车产业电动化的转型浪潮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均在争取成为新的地区制造中心。与此同时,整个东盟也在寻求发展区域电动汽车生态系统。无论是区域内的竞争还是合作,都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巨大机遇。
一段时间以来,东盟国家密集出台绿色产业新政,加速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发展,其核心是吸引有技术、有经验、有资金的企业到本国投资电动汽车产业链。
泰国政府已批准2022财年30亿泰铢以及2023至2025财年共400亿泰铢的预算,用于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自2022年1月1日起针对整车进口和本地组装的纯电动车推出了一系列税收优惠。印尼也已经为电动汽车产业投资者提供公司所得税减免,并在财政预算中拨出资金为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补贴。
《环球时报》记者近期在东盟多国采访时了解到,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以及各国推出的新能源鼓励政策和措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该地区不断提升,打破了传统燃油车占据东南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格局,而这种趋势也将随着电动化进程的加速愈加明显。
根据国际咨询公司毕马威发布的报告,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3.8万辆增长到2030年的100万辆,而截至2022年东南亚六大经济体新能源乘用车年销量约为5.1万辆,同比激增超200%。
作为一个需求潜力巨大且拥有强烈发展意愿的市场,东盟与中国的供需匹配度正不断攀升。马来西亚宝腾汽车首席财务官汪淮兵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正积极“走出去”,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国内激烈的竞争让企业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已经达到一个阶段,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地区成为很多企业的第一站。
6.7亿人口的大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的预测,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超过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稳超100万辆。11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61.9%,其中8月出口量超40万辆。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都是中国电动汽车主要的出口目的地。随着未来在东南亚的产能落地,中国车企不仅提供各类汽车产品,更将通过本土化生产深度融入当地市场,成为发展中国家电动汽车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东盟人口超过6.7亿,经济规模超过3万亿美元,潜力巨大。
从出口到深度融合,中国车企也在探索一条与本地共生的新道路。这条道路不仅是投资、生产和销售,还将与当地携手实现在全球价值链的跃升。
汪淮兵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吉利正在与合作方共同推动马来西亚丹绒马林汽车高科技谷项目建设(以下简称“AHTV”),将集产、学、研、城为一体,目标是带动马来西亚的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在区域内建立优势。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东南亚地区的电动车产业并不成熟,缺乏规模效应、上下游技术和相关人才。AHTV这样的项目既有助于提升当地产业水平、构筑产业生态,也将融合中国与当地的优势禀赋,创造出更大的市场和价值。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