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晚霞铺满天际,一群飞鸟掠过梦幻花海,空气中漂浮着沁人心脾的甜香……作为鄱阳湖地区候鸟迁徙的第一站,马影湖美得仿佛仙境落到了人间。
如诗如画的候鸟天堂(摄影/杨帆,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这一切对9岁半的许佳慧来说,却早就习以为常。从小在马影湖边长大的她,已经看惯了类似的风景。况且,几个月后,等到成群结队的冬候鸟归来,才是真正的人间难得。
事实上,小佳慧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如同现在一样期待着冬候鸟的回归,多少次站在马影湖边的滩涂上眺望遥远的东方。马影湖往东600多公里处,正是繁华的大都市——上海,那里有她魂牵梦萦的爸爸和妈妈。
爷爷告诉她,就像候鸟历尽千辛万苦总会飞来,离家的人也总有一天会回归。从小,小佳慧就靠着这样的信念等待大雁归来,期待一家团圆。然而,1年、2年、3年……除了偶尔回乡探亲,爸爸妈妈迄今仍然在上海打拼。从牙牙学语到渐明人事,越来越失望的她已经明白,爸爸妈妈终究也变成了冬候鸟,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造访马影湖畔的家,和她……
2019年底,又是一个几十万候鸟汇聚鄱阳湖的黄金时节。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小佳慧刚刚从午睡中醒来,有个叫易清的年轻人突然敲响了家门。
“大姐姐和爷爷聊了好久”,时年6岁的小佳慧依稀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姐姐特别好,还给了我好吃的”。一提到易清,小佳慧眼里就仿佛有了光。事实上,易清的出现的确就像一束光,她给小佳慧带来的不仅是“好吃的”,还有一个希望——父母归家的希望。
“候鸟小村”的淡水健康
易清的正式身份是世界知名环保公益组织——保护国际基金会的项目经理。说起4年前的情景,易清微笑着告诉我们:“那时候我刚加入保护国际才两个月,其实就是冲着鄱阳湖来的。”
其实,易清与马影湖的缘分不仅来自于保护国际基金会的招募,背后更大的原因则是一家总部位于3000多公里外的跨国企业——新加坡金鹰集团。
金鹰集团管理着多家世界领先的资源型制造企业,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中国。2017年,在公司庆祝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将经营理念从“利民、利国、利业”升级为“保护环境,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利民、利国、利业”,并随后与全球一些知名组织联合启动了一系列公益项目。在中国,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正是保护国际基金会。
“金鹰是老朋友了。”据保护国际基金会中国区首席代表刘晓海介绍,金鹰集团在此之前就和他们在中国以外的其它区域合作过。刘晓海说:“我们当时提供了几个中国的项目给金鹰,有广州的,海南的,还有九江的,也就是这个鄱阳湖……他们一眼就看上了鄱阳湖。”
对于金鹰集团来讲,选择鄱阳湖可以说是顺理成章。鄱阳湖所在的九江是金鹰集团旗下全球最大纺织原料纤维素纤维制造商——赛得利的重要生产基地,赛得利在九江的工厂也是江西省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因此,如果能直接造福于这里的环境和人民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了一年多的评估准备期后,保护国际基金会通过公开招聘选择了易清,负责落地实施“鄱阳湖淡水健康和湿地保护项目”。
初来乍到,马影湖对于易清来说两眼一抹黑,但曾经记者出身的她胸有成竹,在熟悉了一些基本情况后,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拜访小佳慧的爷爷许小华。
“佳慧爷爷是马影湖樟树许村的村长,还是这里的宗族事务话事人,在当地可是响当当。”易清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村民的意见领袖,许小华在弄懂了易清的来意后非常高兴,他觉得这对樟树许村来说可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他开始主动为这个“淡水健康和湿地保护项目”出起了主意。
“怎么保护湿地我说不上,搞淡水健康可明白,我说先把村口风水塘问题给考虑一下吧。”彼时的许小华告诉易清。
马影湖边的樟树许村
许小华口中的风水塘就坐落在村口许家祠堂的对面,虽然面积不大,却是村里独一无二的地标。由于风水塘经年累月收集着整个村日常产生的污水,平静无波的水面上总是漂浮着暗绿、新绿交织的藻类有机物。然而,就是这个水塘,却是整个村的“洗衣机”,甚至有些不讲究的村民还在这里洗菜、淘米。用许小华的话说就是“大家恨不得什么事情都在风水塘里解决”。
听了许小华的建议,易清眼前一亮。显然,如果能在风水塘使用的问题上有所突破,带来的示范效应必然会使在这里推广淡水健康工作事半功倍。然而,风水塘的问题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这里的水不干净谁都知道,但为什么就是喜欢把这里当‘洗衣机’?因为对很多村民们来说,到风水塘洗衣服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易清解释道。因此,想要改变这种也许已经延续了几代的社交生活习惯,绝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为此,项目团队在开过几次专题会后,邀请了武汉大学老师前来调查、分析风水塘的使用情况,并形成了专门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解决方案终于找到了。不久之后,一个小鸟形状的洗衣池在风水塘畔诞生了。
小鸟形状的洗衣池
这个由专业人员设计的洗衣池使用的是旁边一口老井的清洁水源,冬暖夏凉。由于设计巧妙,水流还可以在洗衣过程中多次利用。同时,四个带有石制搓板的洗衣位均匀分布在洗衣池的周围,充分照顾了村民们的社交需求,一边洗衣服一边聊天轻松惬意。
为了推广新型洗衣池,它甫一建成,佳慧爷爷许小华就动员自己的老伴带头去用。渐渐的,这个风水塘边的新设施得到了许多村民的喜爱。
易清说,虽然直到现在,还是有人会不时的前往风水塘洗衣服,但是她并不灰心,毕竟,要改变常年以来形成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同时易清也知道,要系统性改善村庄的水环境,确保村民用水健康,仅靠一个洗衣池还远远不够。
2021年,由鄱阳湖项目聘请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撰写的《都昌许村社区可持续示范点基础调查总结报告》获得了捐资方新加坡金鹰集团的认可,马影湖樟树许村“活水社区”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通过建设社区小微湿地以净化村民生活用污水,从而彻底改善当地的淡水环境,实现社区居民们的用水健康。
据易清透露,该项目进展顺利,将在今年9月左右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小村庄,大样本
虽然淡水健康工作有了进展,但是易清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保护好鄱阳湖湿地,让类似樟树许村这样的鄱阳湖畔村庄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摆脱原始的靠湖吃湖,才是核心与关键。
易清告诉我们,如果说在马影湖畔推进淡水健康的难点在于内因,也就是说需要改变一些传统的生活习惯;那么,让这里的社区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重点则是如何对外因进行因势利导,即最巧妙的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候鸟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鄱阳湖这一片是中国最大的候鸟栖息地,从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是冬候鸟,紧接着4月下旬开始一直到9月份夏候鸟又来了。马影湖是冬候鸟回到鄱阳湖越冬的第一站。”易清介绍道。
鄱阳湖过冬的赤麻鸭(摄影/杨帆,都昌县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因此,对于樟树许村来说,把这里打造成为观鸟社区的发展思路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事实上,一份同样由中国社科院专家撰写的《都昌市马影湖观鸟社区经济调查报告及发展规划》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已经获得了捐资方金鹰集团的认可。
在易清来到樟树许村的第二年,一座专门为落实该发展规划打造的明星项目——“候鸟书屋”正式落成,易清为它取名为“雁回”。
“雁回”候鸟书屋
“这个候鸟书屋的建设也得感谢佳慧的爷爷,因为这是改造的许家祖屋”,易清介绍说。
候鸟书屋的前身许家祖屋虽然年久失修,但由于位置得天独厚,当初被项目团队一眼相中。在征得许家同意后,团队邀请了专业的室内设计师进行翻修设计,为老屋赋予了图书馆、展览馆、教室等多重功能。在听说了“候鸟书屋”建设的消息后,金鹰集团位于九江的赛得利工厂还主动捐赠了400多本自然类书籍。
在这个书屋中,项目团队别出心裁地规划了一个叫“汉字与鸟”的板块,包含了从甲骨文到现代所有与鸟相关的汉字。紧邻这个板块的墙上是一整排纯手工制作的传统卷轴,里面写满了与鸟相关的千古名句。位于大厅正中央的是一幅巨型马影湖手绘地图,上面标注着当地主要的候鸟种类,供参观者学习。
候鸟书屋中的马影湖手绘地图
候鸟书屋中的手工卷轴
候鸟书屋中的 “汉字与鸟”板块
很快,这个兼具社区公共空间和自然教育基地功能的“候鸟书屋”甫一建成,就吸引了众多来访者。由于寓教于乐,来此开展湿地相关自然教育和体验的人络绎不绝;书屋还成为了附近三个自然村50多个孩子最喜爱的图书馆,每当学校放学,总能看到孩子们的身影。
“候鸟书屋”的成功增强了项目团队在樟树许村发展以生态旅游为导向的替代型经济的信心。此外,为了盘活观鸟经济,团队又特地邀请从事品牌策划的专业机构打造了一组以鄱阳湖候鸟为主题的“IP”——“马影湖旅行天团”,并开始尝试周边产品的营销。樟树许村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当地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风水塘附近将逐渐建设一批包括小微湿地景观、观鸟走廊等在内的设施。
与此同时,易清还利用保护国际基金会的影响力,在这里先后开展了从鸟类识别、巡护到社会组织机构管理等一系列面向当地村民的培训,力求从意识形态到专业技能全方位提升村民的素质,配合观鸟社区的建设。
“一定要先把樟树许村做起来,做成样板,再推广到保护区其它村子。”说起未来发展,易清显得胸有成竹。
进入2023年,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来樟树许村观鸟的人逐渐增多,在项目的支持下,有两家农家乐也先后在这里开门营业,其中一家的老板正是小佳慧的爷爷许小华。他略显兴奋地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是万事俱备,就等着观鸟旺季到来,一显身手。
“我昨天又和儿子通了电话,给他说了,到时候要是忙不过来就让他们两口子都回来,别在上海飘着了。”许小华说。
此时,正在一旁写作业的小佳慧双肩微微一颤……窗外微风吹过,鄱阳湖畔,正如易清为“候鸟书屋”取的名字一样,惟愿“雁回”时节,人亦团圆!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