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月浦居民曾有这样的经验,每每碰上下雨天,周边河道水质就开始变差。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初期雨水是目前引发上海城区河道污染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掐住河道污染的关键节点——入河排污口,是上海近年来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抓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昨天宣布,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在浦东、宝山、崇明三区排查出的146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90%以上已完成整治。
无法精准溯源,治理手段便无从施展。上海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系复杂、水文多变、河沟密布,排污口点多面广、隐蔽性极强,溯源整治工作难度大。
提升溯源效率,上海积极试点科技手段,对浦东、宝山、崇明等区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摸和“体检”。比如,通过人工现场踏勘、无人船搭载侧扫声呐、无人机近地航测等手段,做到桥下水下、隐蔽地区“有口皆查”;利用地理信息分析技术锁定现场溯源调查范围,采用潜望镜、管道机器人、管道内窥镜、探地雷达、示踪剂等手段查清污染来源,实现“有口皆溯”。
掌握了入河排污口的具体位置和排污特征,各区依托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平台,全面整合区域内各类入河排污口、河岸带状况、水系分布、排污管网等信息,建立“一口一档”“一河一档”“一街镇一档”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责任明晰、设置合理、管理规范的排污口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在宝山区生态环境局的电子屏上,区内长江沿岸两公里入河排污口被绘制成上百个蓝色点,分布在主要河道以及分支水系周边,犹如星光带一般。当鼠标移到一个入河排污口位置上方,屏幕右上角的溯源信息表里立即显示这个排污口的编号、所属河道、口径、主管单位以及排查时采集的照片等数十项信息,切换到监测记录表单,展现的是排污口排放污水的监测信息,包括监测报告编号、监测结果等。
掌握了污染进入河道的途径,月浦通过完善城区排水系统彻底掌控初期雨水。月浦南泵站投运至今,初期雨水全部收集至调蓄池,送至石洞口污水厂处理,2.95平方公里服务区域内的杨盛河、马路河、马路支河等河道的水质稳定在Ⅲ类,泵站投运前,受初期雨水直排影响,这些河道的水质最差时仅有Ⅴ类。
借鉴宝山试点的成功经验,上海全市的入河排污口“一张图”正在绘制,让河道污染源更加透明,治理更有的放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