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祖成)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等行业正迅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我国电力自动化和智能控制领域的资深专家,刘锐女士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深入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并提出了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的策略。刘锐女士的见解涵盖了从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智能化的各个方面,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以下是我们对刘锐女士的专访内容,带您了解她对电力系统转型的深刻洞察。
记者:刘锐女士,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新型电力系统变革的主要特点?
刘锐:当然,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几个关键方面。首先,发电方式正在经历根本性的转变,从以传统火电为主导的模式,逐步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模式过渡。这种变革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还促进了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满足了绿色低碳的全球目标。
与此同时,用户侧的电气化引入了全新的用电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从电网获取电力,涉及到用户与电网之间的双向能源互动。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分布式发电设备(如屋顶光伏系统)进行自发电,并将多余的电力反馈到电网中。这种双向互动模式要求电网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以便实时监测和调节电力流向,从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
此外,电网智能化和安全性的提升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广泛应用,电网必须能够处理新能源发电带来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因此,电网系统需要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电和用电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储能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储能系统,可以平衡电力供需,缓解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需要在发电、传输和消费环节进行全面的智能化升级,还要求各方面共同努力,以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
记者:面对这些新挑战,您认为行业将迎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刘锐: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确实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会。技术创新,特别是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绿色低碳目标推动了对先进储能技术和系统集成方案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行业的技术创新将成为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
记者:随着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增加,这对控制技术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刘锐:电力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确实对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机理带来了显著影响。这要求我们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包括功率控制和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内,协调管理系统的作用将变得愈加重要。有效的协调管理系统可以解决由于电力电子设备接入带来的复杂性问题,从而确保系统的高效和稳定运行。
记者:在数字能源技术领域,您认为哪些创新和布局尤为重要?
刘锐:在数字能源技术方面,储能系统的创新是一个重要领域。包括能量管理系统(EMS)、功率控制系统(PCS)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技术,正在得到广泛应用,并展现了很好的弹性和适应能力。此外,智慧能源系统的技术创新,如配调和用电一体化、光伏储能充电的协同设计以及能效低碳监测,也在不断推进,这些技术都能有效提升能源的整体效益。
记者:展望未来,您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有何看法?
刘锐: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巨大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系统的优化,我们可以期待电力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绿色化,从而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