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碳的约束性目标,而碳中和是目标,更是绿色转型的目标牵引机制。碳中和机制是指政府通过碳预算抑制高碳排放部门发展,强制高碳排放部门(企业)购买碳排放额度以补偿绿色部门(企业)。一方面依据碳排放预算,抑制高碳排放部门,如按年递减碳排放额度的机制;另一方面如果超出预算,需要高碳排放部门购买碳排额度,补贴激励整个绿色部门,推动整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碳预算管制是十分重要的,依据碳中和机制激励绿色转型牵引则更为实质,并以绿色金融服务这一有力杠杆加速整个过程。 绿色金融服务业既降低了绿色行业的资金成本,同时又提高了高碳行业的资金成本,依据金融的杠杆机制快速撬动绿色发展和抑制高碳排放部门,直接加快了产业再投资调整。绿色金融就是基于碳中和机制,利用融资杠杆和资金成本的双重作用,进而推动双碳转型。
碳中和机制是绿色金融的基础
碳中和机制基于政府积极推动的碳中和转型。全球在达成绿色转型共识后,其主要是依靠各国政府推动的。 政府为绿色转型设计了碳中和机制,碳中和机制就是高碳排放企业补偿绿色部门,以激励起整个绿色部门的转型。这包括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设计,如欧洲通过碳排放市场的交易补贴绿色企业,中国在八个地方设立了碳交易市场,形成了中国初步的碳交易体系。绿色转型的最大特征就是有政府积极推动,包括限制碳排放和激励绿色转型两个重要的机制。每一个传统高碳排放的部门都会极大地被国家规划目标限制,规定了碳排放的下降目标和碳中和时间表,每一个规划路径也明确了哪个方向政府是鼓励的。
欧洲在碳交易方面的引导作用比较明显,但也引起了能源的波动,中国的碳交易活跃相对较低,但中国成功地在积分制和绿电交易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突出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先立后破”政策路径。 汽车积分制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动了中国电动车的发展。想生产传统汽车,必须通过购买积分补给电动车,电动汽车也是绿色转型中的一部分,属于电气化转型。
绿色再生能源也是同样,国家通过限制传统煤炭业生产,同时又激励传统企业再投资到绿色能源上,这里不仅有积分补贴、考核和限制,更重要的是还有绿色金融的鼓励。 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生产最大的不同是,再生能源是用资本进行生产的,它不需要再购入煤、油气等原材料,通过资本就可以获得持续的能源,再生能源投入的原材料是光、风,这就决定了它的金融特性,获得资本后它会得到更长期的发展。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一个碳减排工具只有1.75%的利率,等于在资金上进行鼓励,而资金成本降低有利于能源的转型。
可以看出碳中和机制本身就带有了政府推动转型的任务,同时更有通过绿色金融活动诱导主体进行转型的作用。政府的碳中和目标,和与之配套的碳中和机制是金融活动的基础。这里包括了四类机制。 一是碳金融机制。政府设立碳交易市场,让高碳排放的企业到市场中购买相应的绿色额度,激励绿色减排的企业获得报酬,同时也平缓推动传统企业的转型。依靠市场配额交易形成的金融服务,多称为碳金融。 二是行业的相互补贴机制,现在也在逐步开启,特别是绿电的买卖已经形成,这类金融服务也归于碳金融。 三是通过国家碳减排工具和评级发放贷款和债,这类属于绿色金融,与此相关的还有保险等金融活动。 四是转型金融机制。国家不仅要鼓励绿色转型,同时对传统产业也要进行改造和支持退出活动,如技术改造、碳捕捉技术应用和个别企业的退出补贴等,这些与传统产业转型相关的金融活动称为转型金融。
用资本生产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最大的差别就是用资本生产再生能源。总能源总量不断上升,但由于碳排放管制,二者此消彼长。推动绿色能源不断替代传统能源,核心就是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它采用一种双重作用机制,一方面推动绿色发展,通过碳减排金融工具补贴利率,或下调可贷款条款门槛等加速绿色金融发展;另一方面对传统高碳排放产业大幅度降低投资或提高资金成本,这样就抑制了传统能源的发展,特别是能在再投资方面不断推动绿色投资。
中国在这方面近年来的实践是非常成功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一方面是数量,由于绿色信贷被纳入央行的考核指标,加快了商业银行的放贷; 另一方面是央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1.75%),补贴了商业银行,这都推动了中国绿色信贷成为全球之冠。绿色债券发行加快,国开行、很多其他金融机构与企业都大力发行绿色信贷,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公募REITs基金也把首发单给了绿色金融,加上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在中国已经建立其相对完善的体系。
以自下而上的ESG承诺获得资产溢价
绿色转型不仅有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而且有自下而上的企业绿色转型承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缩写)就是一个最重要的自下而上的承诺机制,是各个优质企业对底下产业链进行承诺的重要内容,通过承诺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供应链快速发展。
ESG是一个最重要的自下而上的承诺机制,它来自责任投资,投资承诺“投资不能助纣为虐”,即不能破坏环境,不能雇佣童工和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推进共同目标。当前全球各个优质企业对其产业链的供应商都要求做出ESG承诺,通过承诺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绿色供应链发展。如苹果、耐克等企业要求全绿,国内大量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都自觉披露ESG。ESG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承诺,通过企业承诺推动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供应链逐步绿色转型。
ESG不仅仅表现在供应链上,更表现为在以下三个方面获得了资本的支持: 一是信息披露更为充分,这对于加入绿色供应链、获得绿色贷款和应对边境碳调节税都有意义; 二是资本市场对ESG披露资产有更高的溢价,如全球很多基金都依据ESG承诺进行投资,直接对上市公司产生了支持; 三是依据ESG进行第三方面评级,公司可依据评级发行绿色债券,降低了资金成本。可见ESG并非一个强迫的信息披露,而是绿色转型中自下而上的企业主动承诺,并可获得资产溢价和更好的金融支持,以及国际化发展。
经济绿色转型中的转型金融
经济绿色转型一方面通过绿色金融激励绿色部门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推动传统部门进行转型。 一是能源清洁化转型,大量传统煤矿通过不断再投资新能源获得能源转型; 二是电气化转型,如将燃油车改为电动车,传统长流程的炼钢产业转为废钢电炉法等电气化改造; 三是传统高碳排放产业“碳捕捉”技术的应用等; 四是传统森林、河流、海岸、养殖等保护的碳计量和碳交易,这是与生态保护、减缓气候变化高度相关的。这些转型都需要金融的支持才能平稳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按中国绿色转型的“先立后破”的原则有条不紊发展。一方面激励新的绿色发展,给予绿色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中国已开始积极探索转型金融,补贴高碳排放企业的转变与退出,并依据国际组织的气候投融资开始了试点工作。涉及森林、海洋、养殖等保护和转型,融资机制主要是靠气候投融资来解决,用气候投融资支持传统农业碳排放转型,且兼顾农民收入的平衡,形成了与气候相关联的融资机制。此外,很多传统产业的发展在转型中遇到了退出问题,需要政府财政支持和转型金融的支持。融资机制推动的是绿色经济的整体转型,包括“立”与“破”,从而实现平稳转快速发展。
[本文受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中国时间的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研究”(22&ZD0503)资助]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张 平/研究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