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是社会乃至企业变化的唯一可确定的主题。任何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都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或是改变、或是颠覆。很难想象,一群科研型80后,一改“技术强、市场弱”的技术型企业的“通病”,“我们先分析市场,由市场逻辑倒推技术研发。通俗点说,普力材料是先找到了市场,再有了技术的攻关。”杭州普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下称普力材料)毛红兵说。
杭州普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红兵
普力材料于2017年成立,作为一家从事二氧化碳高价值利用、负碳新材料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的产业开发,以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为核心竞争力,实现碳减排和新材料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助力“3060双碳”目标的同时,提供高性能的进口替代产品,建筑、家具家装、汽车内饰、服饰、保温、可降解材料、新能源以及电子行业的广泛应用场景,为普力成为全球二氧化碳基多元醇龙头生产商、推动二氧化碳基聚氨酯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无论是打通二氧化碳利用节点还是升华到技术赋能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普力材料这些年始终在尝试产业重构的N种模式中的一种。在格局尚未成型、行业认知尚未成熟的当下,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提升产品性能、渠道拓展等方面完善生态体系,一起创造二氧化碳利用兼具经济效益和减排效益的最优解,真正重塑自身在行业应用的想象力。”毛红兵说。
破局:技术赋能助力“双碳”战略
当前,我国正积极落实2035年之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目标,“3060双碳”目标事关民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大、责任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新发展阶段中国低碳发展确立了新目标、注入了新动力,符合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内在演化逻辑。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我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完善的制度体系,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仍有一些明显短板亟待补齐。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局,地区差异性和产业协同性发展不完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新能源的技术瓶颈难突破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碳”战略的实施,促进低碳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度融合时代命题依然艰巨。
有业内专家表示,当前在碳减排方面,部分国家倾向于使用价格工具,如碳税,也有国家更多的采用非价格政策措施,如行业性激励政策。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等技术项目进行支持,二是对煤炭清洁利用进行支持。中国围绕实现双碳目标,正在积极营造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让政府和企业都能够最大力度的发挥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
毛红兵也表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会面临诸多挑战,并非一蹴而就。价格工具更多是市场的作用,但双碳不仅仅是就碳论碳,而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中国的碳达峰,是政策驱动下的碳达峰,时间可能是全世界各国最短、压力最大,要克服的困难当然更多。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有效的政策供给,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化机制。”毛红兵表示,推进双碳工作,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企业是创新发挥作用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特别是技术瓶颈对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存在一定限制,目前解决双碳的路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能源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主要要解决新能源分布不均、新能源来源缺乏稳定性、储能技术待提高等问题;第二方面是通过CCUS来解决,但CCUS主要的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缓慢,目前的碳封存技术成本过高,缺乏有效的经济推动力;碳利用技术门槛较高,大部分碳利用技术都存在能耗过高、经济附加值低的缺点而难以推广。”
推动科技研发与商业应用有机衔接、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是毛红兵所带领团队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为少数拥有二氧化碳聚合技术的企业,普力材料通过技术手段将二氧化碳作为合成原料直接固定到公司的产品里面,直接减少碳排放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作为一个新材料企业,我们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还能通过将二氧化碳引入聚合反应产生高性能材料,可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各种使用场景,有望大规模替代现有其他材料,从而达到双碳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普力材料不仅用技术手段解决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还兼具良好的市场效益。”毛红兵说。
立局:引领变革打造行业闭环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迫使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节能减排;“双碳”战略之下,化工产业成为“重灾区”。
在此背景下,由普力材料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在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开工上马。据了解,此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6亿元,年产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和碳酸丙烯酯,2023年底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5亿元。二期投资14亿元,年产2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和碳酸丙烯酯,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大规模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产基地。
“作为打通零碳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公司这个项目将联合园区内多家企业共同打造CCUS示范基地,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储存的全产业链整合,助力淮南零碳产业园的新突破。此项目同时也受到淮南市政府各级领导、园区管委会以及安徽省化工行业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认可,更是对普力材料社会效益的肯定。”毛红兵介绍到。
政策导向与化工园区二氧化碳高排放形成强烈的反差,二氧化碳的利用成为此阶段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一。毛红兵表示,二氧化碳利用兼具经济效益和减排效益。而目前市面上现有技术转化率低、成本高,与传统化工法比成本优势弱、经济价值小,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企业积极性。
“聚焦到产业上主要表现在二氧化碳基多元醇产业化技术难点多、技术瓶颈大上,催化剂活性不足、成本高,配套的生产工艺与设备不完善,分子量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等多方面客观因素限制二氧化碳的利用。普力多年来立足二氧化碳利用行业,以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为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二氧化碳基材料催化合成技术,以催化剂为核心连续式二氧化碳聚合工艺产生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产流程可降低超过30%的原料成本,实现碳减排和新材料产业的完美结合。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提供高性能的进口替代产品,面向聚氨酯市场,产品可应用于水乳液、胶黏剂、发泡材料、人造革、弹性体等领域,可用于家居家装、服装鞋饰、箱包、汽车内饰,建筑、防水保温、电子封装等行业。”普力材料联合创始人罗铭博士介绍到。
谈起普力材料产业布局之早、技术处于行业前沿的话题,毛红兵则向记者介绍到,二氧化碳利用是一个高技术门槛的行业,它需要创始人和企业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长期从事相关研发。“在这一方面,我和我的技术合伙人罗铭始终站在技术第一线,只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突破。作为技术创新创业公司,我们不会一味地追求风口,而是以长期的技术沉淀、通过技术核心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普力材料研发团队实力雄厚:研发实验室由二氧化碳利用领域资深专家罗铭博士带领,拥有多名化工领域高端研发人才,致力于二氧化碳高价值利用和高性能聚氨酯研发工作。已完成十余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实验室现有30多名研发人员,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本科26人,涵盖了材料科学,化工工艺等专业方向;公司拥有1000m2的专业研发实验室,配备各类专业设备仪器,服务于二氧化碳技术开发、下游应用开发、工艺优化和性能检测等工作,研发条件优越。
“作为技术研发型公司,我们不会跟风弄潮,因为退潮后才知道谁是在‘裸泳’。这些年公司一直在做的就是深挖政策风口中的客户核心需求,借力而起。从这个角度讲,普力材料不仅是替代,更是引领;不仅是引领,更是产业革命。”毛红兵说。
强局:打造产业新业态
“很多企业谈‘气’色变,而我们却逐碳而走。”
毛红兵表示,普力材料的核心定位是新材料企业,但也正因为原料是二氧化碳,能为“双碳”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随着双碳目标节点的逐步靠近,普力的市场价值体现会再有一个提升,还是要回归市场。这就要求公司打造一个成熟产业闭环,不仅是规模、团队,更需要完整的产业链去带动。”
鉴于此,普力材料基于产业链优势的生产基地入手,从产业进展和产业规模全面领先竞争对手:从规模上讲,淮南自建生产基地(30万吨)和某国有化工企业共建产线(5万吨)同步推进,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生产基地;从产业结构上讲,园区内上下游产业链中普力处于承上启下核心位置,与园区内企业可形成产业内循环,不仅提升生产成本优势,并且帮助园区实现双碳目标;从公司治理上讲,普力生产团队已配备多名具有三十多年国内外化工工艺开发、工程建设以及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经验的资深人才。
以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零碳产业园项目为例,普力材料以中安联合公司为龙头,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等多种手段,通过产业绿色转型、设施集聚共享、资源循环利用,将该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变废为宝,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形成产业良性闭环。普力材料利用煤化工和固碳两个产业在同一园区的优势,打造了中安联合二氧化碳废气(碳排放)—淮南金宏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碳捕集)—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碳利用)—赛纬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碳产业链延伸)的循环低碳经济产业链、全新产业业态,为淮南的化工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的合成门槛较高,全球仅有少数公司拥有相关技术,目前国内可以获取性能稳定样品的仅有杭州普力材料一家公司。从催化剂技术、工艺技术、产品稳定性以及二氧化碳固定率等方面相比而言,普力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国内第一的位置。除少部分企业从事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的研发外,其余拥有二氧化碳聚合相关技术的公司均以合成PPC可降解塑料为主。与同行业的德国科思创、美国NOVOMER、沙特阿美、英国ECONIC,相比于这些公司,普力材料在二氧化碳含量、工艺稳定性、应用面、产业规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毛红兵表示,普力材料从很早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已经在欧美、日韩申请相关专利技术,产品也远销日韩、东南亚等海外地区。
“随着化工新材料政策审批不断优化、行业准则不断完善、相关部门认知度不断提升,普力材料在政策东风的加持下,定会不断推动‘双碳’战略落地落实,丰富产业全新业态,答好节能减排时代命题。”毛红兵表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