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会在线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法治化的经济治理稳预期,释活力、促内需、固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清教授代表宏观经济论坛发布报告。
报告指出,2023年经济复苏的良好基础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疫情平稳渡过,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二是,服务业夯实了基础,但是需求状况还需进一步研判。三是,房地产利好政策出台。四是,经济工作为中心工作,热词“拼经济”是一个很强的信号。
报告认为,当前经济宏观数据表现尚可,总体处在复苏进程中。但从微观数据来看,消费的谨慎性仍然很高、基础不牢,超额储蓄很高。投资总体起稳但结构分化,有优化的苗头,有喜有忧,比如新经济、新兴战略产业、房地产投资在上升,但民间投资活力不够,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投资仍然高度倚重基建。贸易形势超预期好转,但有外需压力,风险仍存。政府财政约束收紧,尤其是地方政府。总体看,经济仍处在一个转折期,总体正面且在快速恢复。
报告强调,稳健复苏的当务之急在于稳预期、释活力、促内需、固增长四个方面,短期与长期兼顾,既涉及到短期又涉及到长期,短期经济表现就是长期潜力的表现。传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可能既无法治标也无法治本,真正的治本之策是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需提升经济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报告认为,法治化经济治理的要点有以下四点。第一,既包括立法,也包括执法。立法比较明确,《宪法》和《民法典》都很明确,尤其是《民法典》确定了市场经济基本的运行原则,强调为市场主体创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营商环境,各种市场机会平等,要素价格平等。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
第二,既包括规范企业,也包括规范政府。各种经济政策、管制政策、管制手段的出台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程序要规范、符合科学规律、杜绝随意及摇摆。
第三,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也是应对“卡脖子”问题、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和开放都和法治化治理直接相关。
第四,法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下的创新需要法治化保障,创新是所有这一切的基础。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但以竞争促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好的市场制度是实现“以开放促创新”的前提条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创新的重要阻碍,如果我们不断的以各种政策来治理经济,那可预期性和确定性就会很低,阻碍企业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观望推迟创新。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