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葛海鹰书法作品欣赏
葛海鹰少年时代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喜欢并练习书法,尽管他认为那时仅是随便涂鸦而已,如今看来,确是最初的兴趣启蒙。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工作阅历的增加,葛海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日渐深入,对书法的兴趣也愈发浓厚,进而开始进行系统的自练自学。由于长期在央企和地方政府机关工作,葛海鹰没有时间专门拜师学艺,但他对书法的热爱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研习书法,偶有机会遇到名家,便怀着忐忑之心求教一二,却也受教良多。
由于十分欣赏柳公权《玄秘塔碑》的字,葛海鹰便以其作为最基础的学习范本进行练习。此后,又陆续习练王羲之、赵孟頫、米芾等人的作品,三十年间,从未间断。与此同时,葛海鹰还集中精力学习和体悟古先贤的经典作品。在他看来,古先贤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便上下千年仍耐人寻味、历久弥新。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葛海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十分自信的态度。在他看来,学习书法既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修身养性良方,也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人类文明的光辉尽一份力,更是坚定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具体实践。葛海鹰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三忘斋”,即是借用《论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句意,以激励自己不懈努力,追求忘我境界。
葛海鹰虽然毕业于理工名校,且长期工作繁忙,但他始终坚持对世界主要文明的学习与研究,于2020年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了25万字的个人专著《文明生态论》。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有助于他对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刻的理解和学习。结合自己长期习书实践和对古今书论、书评的学习中受到的启发,他对书法作品也有其独特的心得:
其一,远近皆宜,内外皆宜,雅俗共赏,方为书之上品。而学无止境,书难尽善,但求以恒,唯练心性耳。
其二,临《兰亭序》,浅悟陋识:
《兰亭序》,乃右军一气呵成之极品。
上下相连,笔笔相带相承;
左右相顾,行行相应相盼;
息若游丝,气贯通篇。
临兰亭,一笔一字而临,既难图其形,更难得其神;
只可体其形,悟其神也。
若要形神兼备,只可背临并一气呵成,此右军再世难再也!
故,临兰亭,但以悟其神韵为要,增益己书耳。
其三,观先贤书法经典,似已登峰造极,然今世习练书法者,当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无所为而为”之精神,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延续中华文脉,方不负吾辈习书者之称谓。
观葛海鹰的书法作品,流畅质朴、刚柔并济、隽美洒脱,他始终努力从古先贤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从每一笔,每一个字,再到整幅作品的布局谋划,都深耕细研,追求古先贤风范。
人物简介
葛海鹰,1960年生,辽宁辽中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管理学博士,辽宁省人大人事选举委员会原主任委员。
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曾在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学习、交流。先后任职于大型央企、地方党委政府和省级机关。
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鸭绿江》《中国行政管理》《理论动态》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和文学作品,出版专著《文明生态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辽宁省委党校直属院系,省级人大、政协机关,央企、省级企业商会等讲座、交流。
2022年10月,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参与大型电视政论片《新时代中国人权》录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