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季节便进入到了末伏,而今天又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观莲花。末伏与观莲节巧遇,该是一件幸事。宋代张镃在其诗《伏日》中这样写道:“未晓雨先聚,过朝风更鲜。谁知初伏日,全是早秋天。洗盏尝新酒,临池摘嫩莲。平生丘壑意,不受暑寒迁。”描写得正是伏天避暑、纳凉、饮酒、观莲的情景。
俗语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按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三伏。据《汉书·郊祀志注》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而藏伏,因而伏日。”夏至这天白昼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却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因为这时接触地表层的热量还在继续。夏至后太阳光照时间虽渐短,但气温却持续升高。到了数伏日,地表层温度得到释放,炎热的夏天开始降临。尤其到了末伏,地表层的湿气与热量一齐释放,更让人盼望清凉的秋天。
三伏天的时间要一个多月,主要看农历上半年是否闰月。如果闰月,数伏天往往会四十天。根据“干支纪日法”确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十天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起,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是二十天,俗称双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十天。今年,初伏时间是7月11日至20日;中伏(20天)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8月10日至19日,共计四十天。伏天过后,将迎来天高云淡,风清凉爽,瓜果飘香的金秋。
伏天里对饮食比较讲究。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末伏烙饼摊鸡蛋”。进入末伏,吃着烙饼卷鸡蛋,梦想着美好的秋天,但也别忘秋老虎的威风。有农谚曰:“秋后一伏热死牛”。这时节气温高,湿度大,湿热交蒸,湿热邪气一旦侵入体内,很容易产生疾病,必须注重防范。在饮食方面,主要有三忌:一忌食瓜。民俗说,秋瓜坏肚,这时节尽量少吃西瓜,多食葡萄、苹果、梨等应季水果。二忌贪凉。末伏早晚气温降低,但白天气温依然很高,昼夜温差加大,不要过多食用冷食冷饮,不要猛吹空调。三忌吃辣。秋主胃,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容易上火、燥热,应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末伏日巧遇观莲节,这不由想起了文人墨客对莲花赞誉有加。唐代诗仙李白写莲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歌莲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东坡咏莲花:“荷背风翻白,莲腮雨褪红”。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这样表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由此可见,古人对莲花是多么喜爱和钟情。
观莲节的起缘由来已久。民间认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诞辰,所以观莲节也应运而生。在这一天,荷花甚多的江南便会举行盛会,各家各户都要前往池塘边,人们赏荷、泛舟、歌唱,在荷花丛中流连忘返。这个节日,既体现着浪漫与美丽,更表达着人们对荷花清净、通明、纯洁气质的敬仰情感。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荷花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国出现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这样描述荷花:“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这便将荷花进入了文学。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苏州灵岩山建造了供妃子赏荷花的“玩花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荷花文化逐渐发展完善,不局限于文学和饮食方面,更多的向医学、艺术方面渗透。到了汉朝,荷花的种植生产有了极大发展。唐代出现了“荷包饭”,并将荷的大部分入药。到了现代,荷花全身为宝,倍受人们青睐。
立秋之后,我们迎来了末伏和观莲节重叠,那就让我们在踏秋、梦秋、赏秋、享秋的日子里,昐望好事连连,用君子荷花之质写就壮美诗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