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实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要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外部制度影响下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积累和科学配置而形成的,这种资源是企业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企业所拥有的这种异质性的资源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民营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质上是要加快提升深嵌于中国制度结构中的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与预期、影响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来自于隐性制度、隐性政策和隐性观念直接或间接的冲击。
在理论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基本原理的实践,基本理论基础与理论逻辑是中国化、时代化、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和社会形态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营经济是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而存在,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正式制度、正式政策、正式观念上对于促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无障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法律、制度上的合法地位与平等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然而,非显性的不成文隐性制度、隐性政策、隐性观念束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打击着民营企业的信心,影响着民营企业的预期。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质疑,“民营经济退场论”的出现,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错误议论和言论,民营企业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面遇到的显性或隐性的制度性壁垒、操作性偏移,“卷帘门”、“玻璃门”和“旋转门”等问题或多或少的存在,使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的发展心存疑虑,从而影响企业增加投入、扩大再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要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企业内部看,需要充分利用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制度条件,通过企业动力转换、战略转型、能力再造、效率变革、形象重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资源积累并进行科学配置;从企业外部看,要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形成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理社会预期与社会支持等良好的社会生态。尤为重要的是:要坚决制止、消除实际上否定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与平等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切不恰当的隐性制度、隐性政策和隐性观念。
(本文根据黄速建在“弘扬企业家精神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企业博物馆筹建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有删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