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学校
培养工匠“大先生”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走出“大国工匠之师”培养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呼唤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如何培养一批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做得了科研的高素质“工匠之师”?被社会誉为“中国职教师资培养摇篮”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简称“天职师大”)主动作为,对此作出了系统深入的行动研究。
做职教师德师风建设的策源地
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有一所中职学校——西藏阿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天职师大的30余名优秀毕业生在此任教。公费中职师范生达娃是他们中的一个,“虽然这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我在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的过程中,成就感满满。” 达娃说。2012年,天职师大率先开展公费中职师范生教育,截至目前已为西藏、新疆、云南等西部省份培养公费中职师范生2200余人。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做“大先生”,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全国首批建立培养职教师资的普通高校,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情怀”的高素质职教师资,是天职师大人的责任。
天职师大是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单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为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当好智库。从2021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全国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海河论坛,打造全国职教师资教育师德师风品牌,成为我国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动力源与策源地,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性融合”打破学校围墙
在44年培养职教师资的探索实践中,天职师大传承永争第一的“金牌”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走出一条天职师大特色的“大国工匠之师”培养新路。学校在全国首创“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的培养新模式,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瞄准国家急需,不断丰富“双证书”内涵,“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技师’”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创立“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获得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实践成效,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先行先试之举。
进入新时代,天职师大进一步突出职教师资培养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打破课堂教学、专业学院的围墙,建立起以交叉课程、企业实践、教育实践、技能训练为载体的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课程体系,校内校外配备“双导师”“三导师”,“厂中有校,校中有厂”成为常态,为职业院校量身培养适应和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层次“双师型”专业带头人。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先进机床、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精密测量设备、宛如车间实景的“微缩版”工业机器人生产线……走进学校的工程实训中心,就如同穿梭于行业最先进的厂区之间。学校也将实验室“搬进”工厂,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内设有校企共建的汽车模具智能制造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企业导师成为课程的“设计师”和授课者,校企定期沟通研究产业动向、补充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打造的“新课表”让不少学生感到“专业又实用”。“我们和学校师生办公、生产、科研都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部长李鑫说。
为培育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学校持续优化“教师之师”的人才结构,把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作为招贤引才的重要来源。通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学校将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能力引入职称评审过程,激发教师育人热情、打通职业上升通道,让人才既能引得来,更能留得住。
天职师大在与行业龙头企业携手育人的基础上,塑造“揭榜挂帅”、协同创新的融合发展新常态,将校企联动的广大空间打造成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发挥创造性的舞台。
为快速破解技术难题,天津第一机床有限公司申报天津市“揭榜挂帅”项目,天职师大联合天津大学等高校“揭榜”,成为企业“研发伙伴”,目前项目机床装备已经完成设计,计划今年底进行应用验证。随着项目推进,不少学生参与其中,受益很多。“探索越深入,了解到的前沿知识思想越丰富,参与其中受益匪浅。”从研究生入学就加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研二学生曹泽说。
不断出彩的学子故事
2020年12月,天职师大青年学子贺涛涛、李云鹏登上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领奖台,斩获工业4.0赛项的桂冠,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贺涛涛后来留校任教,与学校教师李全利、闫虎民、钟平师徒四代传承,谱就一段共育“工匠精神”的佳话。
仅在2022年,天职师大3名专家助力中国代表团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夺得工业控制项目、移动机器人项目、数控车项目3块金牌,学校国际学生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鲁班工坊赛道,获得4枚金牌和展演类最佳创意奖,占金牌总数1/3,在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赛场上刮起了“中国风”。
以赛促教,使天职师大学生有更多在实践中提升技术水平的机会。从大二开始,获得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智能配送无人机赛项”金奖的郭世亮,就在“国家级技能大师”徐国胜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参加各种赛事。通过参加比赛,“学起自动控制等课程更加得心应手,毕业季投递简历的通过率也很高。”郭世亮说。2022年7月毕业后,郭世亮顺利加入西湖大学智能无人实验室,成为一名嵌入式工程师。
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理论水平与技术技能同样重要。2012年10月,天职师大获批国内首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博士项目,首创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形成国内唯一的“本—硕—博”职教师资培养体系。10年来,招收博士生78人、国际博士生23人,培养出首位“双师型”中国博士和“双师型”留学博士,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职教教师队伍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今年39岁的韩士兰,曾是埃塞俄比亚职业教育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2019年他从非洲来到中国,成为天职师大的博士生。在天津学习期间,韩士兰专注智能制造和工业机器人方向研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实验实训。他说,中国的职业教育资源丰富、设施完善,“在中国学习收获满满”。
让世界听到中国职教好声音
2021年7月22日,人社部、天津市签署《共建“技能天津”框架协议》,在学校成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研修)中心和集训基地联盟办公室”“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中心”,学校成为服务世赛研究集训和技工教育发展的国家平台。与此同时,天职师大牵头制定《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并于2020年9月在学校机电技术教育专业进行认证打样,该专业顺利通过认证,成为全国首批两个职业技术师范认证专业中唯一的工科专业。2022年2月,学校成功申报全国首批劳动教育专业,成立全国高校首个劳动教育系,并于当年9月迎来55名首批新生。
2022年8月,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召开,天职师大作为大会主要协办单位,深度参与“会、盟、赛、展”各个环节,承办“全球职业教育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和“职业院校工程教育发展论坛”。大会上,鲁班工坊创立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天职师大副校长吕景泉所著《鲁班工坊研究:溯源·要义·标准·策略》等系列研究丛书发布。
鲁班工坊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立和推广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天职师大与埃塞俄比亚技能培训中心共建鲁班工坊,学校成立“鲁班工坊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组建由国家级技能大师牵头的团队,定向培养埃塞俄比亚教师。作为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中方联络人,江绛已在海外坚守多年。在他的推动下,鲁班工坊与非洲分享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帮助东非国家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江绛培养的1500多名当地学生遍布埃塞俄比亚多所职业院校。
埃塞鲁班工坊已经成为非盟总部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指定的面向整个非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服务东非职教一体化世行项目(EASTRIP),成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4国16所职业院校培养高水平师资的重要基地。学校党委书记张金刚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推广中国方案,让世界听到中国职教好声音。”
(作者单位系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