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冯焰勇)“乡村要高质量发展靠啥?产业兴旺与环境治理是两大抓手。”重庆市北碚区素心村党总支书记李小云说。
近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理论宣讲团,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带领学生走进重庆市北碚区素心村。
“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在素心村,重庆工程职院思政课教师李辛津以《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为题,为当地村民解读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好政策、优服务。
“你们认为幸福生活有哪些?”李辛津问。
“路平了,产业有了,建了腊梅馆,带动了旅游,收入增加了!”人群中大爷立马回应。
“经过这几天学习,我们了解了腊梅种植产业的巨大潜力,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村里带来的大变化。”宣讲结束后,宣讲团成员吴秘走上讲台,与乡亲们聊起产业兴农话题。
“产业搞上去,环境也要提上去。”李辛津说。
“我们推行积分制管理后,大家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越来越高了。”李小云介绍。
活动期间,宣讲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参观学习等形式,调研乡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课题。针对乡村环境整治难题,宣讲团以有奖竞答的互动形式,为乡亲们介绍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标准。
“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基层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益尝试。”重庆工程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洪冲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创新模式,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展现青春作为。
为村民宣讲理论 学校供图
介绍垃圾分类政策 学校供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