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鼻祖约瑟夫·熊彼特曾用如诗般的语言这样描绘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不断地创新,就像跳动的琴弦,演奏着经济成长的美妙乐章,拨动琴弦的正是那些领导市场的巨型公司”。
然而,企业如何保证持续弹奏出“悦耳的曲子”?这取决于台下的观众,也就是所有产品最终的服务对象——每一个普通用户。隐藏在生活细微处,我们习以为常的地方,背后往往大有文章。
举个例子,生活中洗澡、洗手所用热水这样一件小事,看得见的是热水器产品,看不见的则是科研人无数日夜反复创新、验证,以及专利、标准等技术话语权竞争的暗涌。
2023年2月7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379第4版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海尔“3D智慧洗”技术提案正式写入IEC国际标准。海尔标准再次成为国际标准,持续刷新全球用户的体验。
IEC60379第4版标准正式发布
一次时隔35年的重大改写
19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台电热水器诞生,昭示着家庭洗浴革命的开始。此后,各种品牌的电热水器产品上市,市场上一度良莠不齐、无法管控。
也正是这样,标准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电热水器在性能领域的国际标准经历了1972年、1982年和1987年的三次修订,形成了包含水量、时间、恒温、24小时损耗等指标的测量方法。
现在,用户对热水器的需求早已不限于这些基本功能。速热、智慧化、健康成为用户对电热水器的主流期待,相应的创新产品也“及时”上市,而背后的技术布局要提前几年甚至十几年。
1986年,海尔生产了中国第一代电热水器,此后,海尔根据用户需求,研发出的防电墙技术、3D动态加热技术,带动了一波又一波行业革新浪潮,海尔热水器产品也成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的热水器提供商。
面对用户对速热、省电的需求,2007年,海尔着手研究技术方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入户调研,发现这是很多用户共同的需求,印象很深的是一家理发店老板对我们说,给客人洗头时经常水量不够用,等它加热还需要很长时间,客人一多起来,真耽误生意。”速热技术的研发负责人说。
经历了一年多的科研、攻关,2008年,海尔3D速热电热水器一经上市就引起重大反响。夏天开机即洗、冬天加热省时70%,水量更大更节能等突出的性能优势,让该产品在高于市场均价50%的情况下仍然得到用户偏爱,“用多少就加热多少”的智慧操控也带领行业开启了新一轮技术创新热潮。
如今,由3D速热技术演化来的海尔“3D智慧洗”技术正式写入IEC60379第4版标准。这是距1987电热水器性能国际标准修订35年之后的重大改写,也是继2008年防电墙技术写入电热水器安全领域IEC标准后,海尔又一次在国际标准舞台上为中国赢得技术话语权。
IEC储水式热水器性能国际标准修订历史
“当初制定防电墙国际标准,我们是第一次,也是最难的一次。我们先后参加了7次IEC现场会议,屡屡遭到德、美、日等诸多国家的反对。针对每一条意见,我们都进行细致沟通,就这样在无数次会议下,我们才得以顺利立项。”海尔集团国际标准主管徐芳回忆道,“防电墙”也由此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写入IEC国际标准的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案。
截至目前,由中国企业主导的电热水器国际标准提案共两项,覆盖安全和性能两大领域,且均来自海尔。
一场用户定义标准的“国际课”
不管是“防电墙”还是“3D智慧洗”,能够引发行业技术革新浪潮,都不是偶发事件。换句话说,这不是海尔科研人员拍脑袋决策出来的项目,而是把用户需求进行了精准的技术化表达。
“为了让用户用热水零等待,同时还能省电,我们的解题思路是在储水式热水器基础上糅合即热式热水器的优点,但这也挑战了传统储水式热水器的技术标准。”海尔热水器速热技术的研发负责人称。
“储水式就是储水式,不需要在即热出水上下功夫。”国际标准制定组多位国外专家提出质疑。
如果产品生产出来不是为了更好地方便用户,那技术创新的意义何在呢?为了进一步让国外专家认识、理解这一技术,海尔将一台搭载“3D速热技术”的热水器带到IEC国际标准专家沟通会现场。
这台热水器跨越了大洋,却及时弥补了跨国技术沟通的“鸿沟”,让各国专家快速了解到海尔这一提案的初衷和价值。
海尔代表与全球专家互动国际标准提案
相关稿件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