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业致富,且收入稳定,是不少人的梦想。去年以来,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在全市铺开,塘下镇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深度整合党组织、企业、群众三方力量,在全镇范围内因地制宜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建设了瑞明共富工坊、大东共富工坊等10家各具特色、成效显著的“共富工坊”,将共富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走宽走实共富之路。全镇累计受益群众3000余人,人均月增收约6000元。
共富工坊看塘下①瑞明“共富工坊”:
在双向奔“富”中为名牌轿车安装“心脏”
/“智”造“心脏”,快步奔“富”
位于塘下镇的温州瑞明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明”)智能机加共富车间内,机器运转声响成一片,身穿浅灰色工服、手戴橡胶手套的雷忠德正熟练地操作眼前的数控平台。在他身后,设备机器飞速运转,其他工人各司其职,现场忙碌而有序。
这是瑞明“共富工坊”里日常工作的缩影。该工坊位于瑞明公司内,总面积10000平方米,是塘下镇立足汽摩配主导产业,依托“瑞明”党支部探索建立“村企共建、为企服务、以企带村”发展模式,建成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目前已辐射带动了230人实现就近就业,其中本地员工约145人,每月每人增收约8000元。
雷忠德是该工坊有着11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从一线普工到机加车间班组长,来自甘肃的“新塘下人”雷忠德直言加入瑞明大家庭后,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越来越富足,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国内每5辆乘用车就有1辆发动机缸盖由我们公司生产,在这工作好得很。”雷忠德骄傲地说,尤其是工坊内智能化车间建成以后,钱不少挣、体力活还减轻了,员工们还拥有了发展的“升级通道”。
近年来,以汽车关键零部件为主体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已成为塘下汽摩配行业优势明显的产业“王牌”。其中,发动机被称为汽车的“心脏”,是汽车最“硬核”的装置,其质量决定了整车的性能和品质。作为国内领先的车辆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创新科技公司,瑞明“共富工坊”坚持技术创新,持续加快智能化转型,并紧紧围绕人才发展战略,从岗位职责、技能及管理提升入手,着力提升员工创富技能。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工坊通过内部培训师和聘请外部专业讲师相结合、“师带徒”等形式,组织开展生产作业、管理项目、专业技术技能等各类专项培训达133次,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内部自主技能认定工作,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得益于瑞明“共富工坊”的建设,“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为当地群众生活新常态。去年实现“再就业”的前池村村民林启右同样深有感触,他于2021年通过招工来到瑞明“共富工坊”上班,在老员工一对一帮带及企业培训下,两年时间从零基础新手攀升到车间班组长,月均工资7000余元,生活水平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不仅通勤时间短,还学得一手好技能,口袋富了,发展前景很好呀。”林启右脸上洋溢着幸福,眼神望向工坊外的“共富篮球场”:“忙碌之余能和同事来一场友谊赛,体质也富了。”
目前,瑞明“共富工坊”与企业属地八水村签订农村劳动力就业协议,广泛吸收当地及周边村社就业困难低收入群体,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红色生产力,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用工、村民就业问题。同时,该工坊租用中南、中北、八水等村集体闲置土地40多亩用于仓储,共为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近92万元;100余名车间职工租住八水村,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租金收入,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企业用工“三丰收”的共富之路。
位于塘下镇北工业园区的瑞星“共富工坊”内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不同规格、种类的通用汽油机化油器“走”下生产线,“整装待发”。据悉,瑞星“共富工坊”是塘下镇与浙江瑞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成果,吸纳就业人员57人,其中低收入村民21人,人均月增收约6000元,进一步拓宽了居民增收致富渠道。
塘下镇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富工坊就是要化“富余”时间为“富裕”劳力,推进企业与居民双向“奔富”。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发挥党建联建优势,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巩固增收效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