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张勇:源头要减碳,过程要降碳,末端要固碳

作者:本报记者 马国香 2024-01-09 10:48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张勇:源头要减碳,过程要降碳,末端要固碳

  2024年1月7日,以“增长动能 中国探索”为主题的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勇出席论坛并发表了题为《关于绿色航运的新故事》的演讲。

  张勇表示,绿色转型不仅是技术和效率的转变,更是发展范式的转变。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资源理念、生产和消费内容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碳中和将彻底重构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经济体系和空间格局。对此,他建议要推动优先领域的科技创新,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范式变革,要构建市场化为导向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塑造企业的最佳实践,坚持ESG引领经济社会转型,从而实现源头要减碳、过程要降碳、末端要固碳。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同学们,今天非常高兴回到母校,给大家分享和报告我对“双碳”战略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共鸣,如果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关于绿色航运的新故事》,有三个方面:一、旧模式的溃败和范式变革;二、绿色航运的新故事;三、COP28与“双碳”战略。
  一、旧模式的溃败和范式变革
  可以看到,如果碳中和失败,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1.5℃目标”还是“2℃目标”,其中的差异大家是非常清楚的。从“双碳”来讲,将彻底重构我们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经济体系和空间格局。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重塑空间的格局非常重要,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我们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人口布局是不均衡的,这种条件下做“双碳”的减排、战略实施,这跟一个城市或者一般中等发达国家是不一样的。
  绿色转型不仅是技术和效率的转变,更是发展范式的转变,它是工业化的视角要转向生态文明的视角,也就是说要从工业文明要转向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资源理念、生产和消费内容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有类别的资本都会进行创新和再平衡,包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等。
  有两个问题请大家思考。问题一,脱碳的绿色溢价怎么去考虑?无论是重工业还是其他的行业,大量的溢价是需要通过成本改造去完善的。问题二,要高度重视转型金融的问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多次提到绿色金融问题。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大概需要180万亿的“零碳”融资量,一年大概是20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规模是巨大的。
  所谓转型金融,就是金融为钢铁、航运等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融资支持。从供给侧来讲,它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下,即使一些高碳企业希望转型,有愿意转型,但也很难获得转型所需要的资金,其要点就在于转型金融所匹配、所涉及的是不确定的、动态的技术演进路径和标准。比如船舶行业,船到底是使用绿色甲醇、氯胺,还是氢燃料,在这种技术路径的选择对一个行业来讲,一旦走错,将是灾难性的。燃煤发电企业实施低碳转型,需要把减碳的效果作为贷后评估的关键,在资金和成本效果的转型之间要进行匹配,要达到效果的最佳,转型活动要可衡量、可报告、可检测,要避免出现假转型的风险。
  总之,要坚定信心,我们要创造两个辉煌。过去的40年和未来的40年,相信在脱碳、低碳、“双碳”的战略目标下面,中国的经济将形成一个新的崛起高潮。
  二、绿色航运的新故事
  航运业在当今的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非常重要,当前国际贸易的70%以上,国际贸易量的80%以上都是通过海运来实现的。因此,海运行业的脱碳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我们行业里面关注的重点和解决的现实难题。
  国际海事组织有最新的新规,吹响了号角。2023年7月,关于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明确要求提高并审查新造的船的设计相关的要求,包括平均减排跟2008年相比降低了40%以上,相关指标都有所提高。包括自愿核查指标,也提出国际航运到2030年至少减排20%,到2040年要减少70%,到2050年要实现净零排放。比我们平时讲的“3060”还提前了10年。
  国际最新的法规也是这样的,包括COP28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航运业,包括传统供应链物流企业,数量上欧盟也做了一系列的要求,也就是碳关税的问题、边境调节机制。主要涉及的产品类别是钢铁、铝、水泥、化肥、化工(氢)、电力等6大门类产品,主要覆盖3类碳排放:直接排放、间接排放,还有完整的碳足迹,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要求从去年的11月开始实施碳关税,这两年开始统计,到2026年就有一个比较大的要求。
  航运碳关税成本是非常高的。马士基等主要航运公司都有转型战略,他们是比较激进的,提出要2040年完成,这样的雄心壮志起到了领头和示范效应。
  国内的碳减排最新法规也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8年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72届会议通过基于我国方案制定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推动全球航运业减排进程进入快车道。同时第75届环保会审议通过中国起草的《鼓励成员国制定和更新减少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行动计划》,鼓励成员国采取自愿措施,从国家层面推动航运温室气体减排。
  我国提出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与效能的评价措施,打掉了西方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激进的方案,形成的公约,并纳入了文本。同时我们也主导完成了《国际航行船舶岸电系统安全操作导则》,现在我们在长江流域,包括沿海的各港口大量推广岸电,也使得减排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从这些来看,我们有六个关键的洞察,全球海事脱碳中心也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在脱碳减排方面,海运业雄心万丈。同时业内涌现了三大脱碳模型:先行者、追随者、保守者。从中国来看,我们处于第一方队,在先行者的阵营里面。
  分享一下“双碳”战略背景下的中远海运的最佳实践。2022年,我们集团的总资产1.1万亿元人民币,境内外上市控股公司一共11家,营业收入6300余亿元,利润总额在央企里排第五,资产负债率是54.2%,境外资产、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是51%、55%和66%。
  我们有六个世界第一:综合运力世界第一、干散货船队世界第一、邮轮船队世界第一、杂货特种船世界第一、集装箱码头吞吐量世界第一、船员管理数量世界第一。在世界五百强里面我们排到了115名,在联合国贸发的跨国组织的指数全球第81名,我们在国内也是领先的。
  最近中远海运正在积极地考虑“十四五”中期调整的评估,我们提出了“12345”的方略。第一个愿景,要从传统的航运、物流和港口企业,要转向建设世界一流的航运科技企业。有两个新的愿景:绿色低碳和数字智能。要创造“产品”“创新”“管理”三个一流。有四个战新产业: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船用新能源、绿色低碳智能、船舶研制和智能航运。五个航运:从理念来引领,就是韧性航运、绿色航运、低碳航运、智能航运、包容航运。
  因为时间有限,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绿色甲醇产业的研究。目前主流的航运公司都在研究生物制柴油,也就是生物制甲醇燃料,我们也进行了布局。我们预测,2030年在航海这块大致需要绿色甲醇1亿吨,我们现在的短缺情况非常严重。
  最近我们联合了国电投,还有上港集团、国检集团在吉林建设两个绿色甲醇工厂,到2026年能达到20万吨产量,跟1亿吨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马士基有31艘甲醇动力船,达飞海运42艘,我们正在建设12艘,所以整个航运业都在快速进入动力的转换阶段。
  这个产业链也是我们首次在全球形成的上下游一致的产业链工程。在这个方面,我们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给我们支持,怎么样部署我们未来的燃料技术路径,特别是看得见的甲醇路线的产能的增加,也希望大家给我们一些建议。
  另外,我们也在加快建设低碳船队,包括我们提出在长江700标箱的纯电动的集装箱船,这也是作为去年国之重器十大评选之一。这是一个小众的产品,也评上了国之重器,我们落实总书记的要求,长江不搞大开发,要搞大保护。通过甲醇、岸电、纯电动的集装箱船来实现长江的绿色化。
  三、COP28与“双碳”策略
  COP28的成果,除了对航运的要求以外,还成立了全球气候“损失和损害”基金。各国政府和机构为气候议程承诺提供的各类资金已超过570亿美元。要以公正有序的方式迅速实现能源转型,摒弃使用化石燃料。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将能源效率提高一倍。承诺加快零碳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能、低碳氢和新兴的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
  最后,我分享五个建议:要推动优先领域的科技创新,要加快增长方式的范式变革,要构建市场化为导向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塑造企业的最佳实践,坚持ESG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实现源头要减碳、过程要降碳、末端要固碳。
  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问题1:如何构建一个新型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和促进高耗能、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
  张勇:转型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本身也存在转型的问题,有三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首先是企业家精神。无论是产业还是金融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有雄心壮志,才能够使得你的结构调整、制度设计、兼容激励能够形成一个体系。
  第二,必须从结构上来安排整个金融资产的布局,只有把金融转型过程中的风险考虑足,才有可能实现。刚才我谈到了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对大家来说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光伏产业的形成过程中,头部企业现在还留下几位?非常难,难就难在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地出现,使得前辈被拍到了沙滩上面,这个技术路径跟金融资产的匹配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相关的基金,包括一些低成本的、大容量的中长期国债都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问题2:转型金融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误区?
  张勇:要说从减少风险的角度看,我觉得有两个点可以探讨:
  一方面,怎么在转型金融中坚持创新?最积极的应对就是进攻,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光华管理学院在北大成立了专门的碳中和研究院,像张老师他们正在研究国外的、已经“走出去”的太阳能的资源、运营的工厂能够通过REITs的方式拿回来,正在研究在国内重新上市,这都是创新的方式。所以,我觉得应对这样的转型金融所存在的风险最重要的就是要探索,要有一些创新的思想。这是第一件事情,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要培养人才。现在我们很缺乏数字化、智能化的人才,在转型金融,特别是碳中和双方的结合点上需要的人才极其匮乏,这是今天这么多学子、这么多专家学者来的原因之一,人才是能弥补这样的风险的,所以我建议光华管理学院、以及北大应该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

点赞()
上一条:助力弥合残障人士“数字鸿沟” 北京链家启动助残老龄手机课2024-01-09
下一条:秉承“工匠精神”,展现创新技艺 ——专访永远矿业总经理王福平2024-01-10

相关稿件

防范非法集资 这些知识要记牢 2023-06-09
力促减碳减排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加快降碳步伐 2022-06-06
数字化点睛企业减碳之路更高效 2022-08-25
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成型 2021-03-30
生产全流程绿色透明,古井集团以数字化促减排降碳 2022-08-15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