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明确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民营经济逐渐开始被关注。全国工商联在2021年9月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表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整体规模进一步增长,2021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到235.01亿元,较2020年的202.04亿元增加了32.97亿元。
随着近年来疫情的反复,不可避免的对经济有冲击和影响,民营经济身在其中也遭受了打击,暴露出资金链紧张、融资难等问题。国家对一系列市场和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在民营企业身上不断被投射,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民营经济离场论”有死灰复燃迹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民营经济自身还存在弱点与不足的问题被错误言论找到了借口,另一方面是某些方面改革还不彻底、不到位的原因。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广西财经学院校长夏飞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建议明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落实“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等战略举措,增活力、强动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推行“3个举措”,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大力推动降门槛、促混改、统监管“3个举措”,助力民营企业跨越“市场的冰山”。首先,降门槛,充分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系统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实施评估,总结成效与经验,在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及“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其次,促混改,扎实推进国企混改进程。本着聚焦主业、有序进退的原则,在局部领域(特别是竞争性领域)退出或引进民间战略投资者,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改革,有效培育市场活力。最后,统监管,健全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机制。蹚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健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督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商事登记制度等,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营造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环境。
二、强化“3项支持”,培育内生发展动力。强化减税降费、财政补贴、货币政策“3项支持”,推动民营经济翻越“转型的高山”,强化应对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性的能力。第1项,明确落实减费降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两个健康”重要指示,统筹出台帮助民营企业应对疫情等不利因素的税费减免优惠纾困措施。第2项,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大民营企业纾困扶持、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培育、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等财政补贴和奖励力度。第3项,强化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强化货币政策精准扶持力度,确保民营企业获取更多外部资金扶持。
三、夯实“3个保障”,加强资源要素供给。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随意抽贷断贷等问题”“民营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成本高等问题”“民营企业项目用地紧张问题”等成为困扰民营经济发展最突出的“要素的火山”,应着力夯实资金、水电气、土地等要素供给“3个保障”。首先,保障资本要素供给。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加强融资担保支持、加大直接融资扶持、加深政银企合作、加宽险资进入渠道、加速融资创新支持等。其次,加快水电气市场化改革进程。在“双碳”目标下加大新能源市场化供给,加快推进转供电企业参与市场交易,在水、气等方面也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再次,加大土地供给保障。进一步盘活土地存量,提升土地节约利用水平。此外,还应在降低物流成本、强化数据和技术供给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四、落实“3项减负”,减少外部发展阻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根据实际调查,应大力落实“3项减负”: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进一步解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欠款问题;进一步完善亲清政商关系制度。同时,要构建科学动态的营商环境评价与反馈优化机制,健全市场化改革的宣传和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