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皮革皮具创新中心,直播间里的主播正在介绍新款箱包。同一时间,后台技术人员通过“云ERP”软件将买家的需求上传到公共平台,对接给产业环节的各企业。
揭阳市注塑产业的中央工厂里,注塑机器自动运转,打通多个车间的生产数据,让效率成倍提升。
中小企业是广东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有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的困境。连日来,调研团队走访广州箱包皮具、揭阳日用塑料、佛山小家电等多个产业集群。面对数字化转型这道“必答题”,率先转型的中小企业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佛山小家电企业的工厂车间里,屏幕上显示着全流程数据。梁矩聪 龙达洋 摄
中央工厂“共享”制造
数字改造降本提质
狮岭镇被誉为“中国皮具之都”,虽负盛名,成长的困扰却一直存在。行业面临着“高定制,低工艺,无标准、缺平台”等问题。数字化转型,是狮岭镇皮具箱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云ERP”软件的开发公司广州盖特软件有限公司(下称“盖特软件”)正是狮岭镇数字化的数据服务企业。总经理蔡征兵介绍,企业在平台上可以完成对比货源、远程接单、物流运输、对账交付等各个环节。采访中,蔡征兵拿起手机对着单据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几秒后APP上显示订单供应链和加工链的详细结果。手机一扫就知道进度到哪里了。
隆卓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锋表示,转型仅半年生产效能提升了10%。“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是80万元,一年下来节省的成本也是80万元。一年时间就回本了,为什么不转型呢?”
类似狮岭镇这样的数字化探索,也在揭阳上演。“我们把生产环节放在聚鲶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聚鲶工业”)的智能中央工厂,这里拥有与欧洲水平持平的注塑自动生产线。”大学毕业一年的袁炜林是揭阳市鸿飞塑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揭阳的日用塑料行业曾经盛极一时。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上每五双塑胶鞋中就有一双来自揭阳。在袁炜林的记忆中,童年时他家厂房经常看到远道而来的客户。但因种种问题,揭阳日用塑料行业逐渐淡出主流市场。数字化转型成为破局的选择。此时,聚鲶工业的中央工厂模式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揭阳市中德金属生态城园区,中央工厂里注塑生产机器自动运转,5G无人车来回穿梭运送物料。工厂只有两三个IT技术人员操控电脑,旁边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每一台机器的详细参数。
除了中央工厂外,聚鲶工业也是注塑机器数字化“改造班”。当地,不少小微企业将自有注塑机托管在中央工厂内,并委托聚鲶工业对这些注塑机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中大型企业则可以在自有工厂内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加入新工业实体平台。
“我们行业一个脸盆才卖3块钱,原材料成本就占了80%,提升空间非常小,数字化转型才能做到极致降本。”聚鲶工业董事长兼CEO陈文奇表示,要让大家做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双方再三考察后,鸿飞成为了聚鲶的合作企业之一。袁炜林计划,未来把生产机器全部托管在中央工厂,实现生产流程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聚鲶工业是数字化转型非常典型的样本,共享中央工厂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转型成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
生产流程透明化
员工培养数字化
一场别开生面的“PK”在隆卓皮具的厂房里展开。对决的双方分别是从事皮具箱包生产几十年的老师傅与数字化机器。彼时,隆卓刚刚进行数字化转型探索,一些老员工半信半疑。
“老板,我要和机器比试一下!”为了解决老师傅们的质疑,黄海锋组织了这场特殊的比赛。结果出炉,机器大获全胜——10位老师傅同时工作的产量远低于单台机器。
隆卓皮具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有7年之久,期间黄海锋目睹了多家皮具企业转型失败或半途而废。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定会面临阵痛期。”在他看来,数字化转型难住中小企业的不仅仅是缺资金缺技术,更是员工无法适应、企业管理跟不上。
引入数字化的管理系统,企业运营更加透明化、高效化、规范化。每一种原料的采购价格精确到分,每一道工序清晰记录哪几位员工经手,每一种产品实时显示动态库存……
对于鸿飞的数字化,袁炜林有着更多设想:建立属于自己的“智能工厂”,加盟到聚鲶工业的新工业实体平台。
其他中小企业也有相同的愿望:有的工厂设备不足,有的工厂人手不够,有的工厂产能难以提升……针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聚鲶工业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与解决方案。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数字化人才的缺口持续放大。对此,聚鲶工业与揭阳当地的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学生在这里学习掌握最新数字化设备的操作方法,甚至“云邀请”外地甚至是国外专家,对员工学徒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座中央工厂不仅是机器的“托管班”,也是数字化员工的“培训基地”。通过培训后的员工可以选择加盟与聚鲶工业合作的“云工厂”。如今,陈文奇也被叫做“陈校长”。在他看来,员工数字化是在个性化打造“云工厂”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聚合分散企业力量
上下游拧成一股绳
共享中央工厂为困境中的揭阳日用塑料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聚合分散企业的协同力量,重塑产业集群。
“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只需负责研发和品牌,中央工厂为其提供制造支撑。”陈文奇说,如此一来,小微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压力都得到缓解。
作为最早合作的“云工厂”之一,揭阳市新光兴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便与聚鲶工业形成了这种“共生关系”。“我们只有10台注塑机,接到大单超出了产能,我们会找到聚鲶工业让他们帮忙生产。”公司企业负责人肖伟杰说,在新光产能宽松时,则会承接部分聚鲶工业的订单。
而在狮岭镇,产业集群共享平台正在降低产业链的整体成本。
“平台共享,企业协同,效率更高!”狮岭镇皮具共享加工中心负责人蔡家飞对数字化转型自信满满。一方面,先进设备让货期从45天缩短到15天,原料利用率由60%提高到90%;另一方面,生产数据即时同步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下游企业慕名而来。
数字化转型把生产链上下游拧成了“一股绳”。截至目前,花都狮岭皮具箱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批推动2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协同效率提升40%,成本降低10%。
在佛山市北滘镇,围绕制造巨头美的集团聚集了一批小家电企业。广东精工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便瞄准了小家电企业的数字化服务。乐普达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为美的集团提供空调的电机、电器及配件的企业。为了实现与美的集团的数字化对接,乐普达电机引入并使用精工智能提供的MES(生产管理)系统。
如今,越来越多数字化系统融入乐普达电机:工厂里设备实现了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实时更新;生产过程中只要检测到产品差异,系统会及时有对应的VR报表帮助员工决策。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定不是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与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
目前,精工智能从生产、检验、管理、计划四大部分对小家电企业的数字化需求进行覆盖。
“把数据信息与美的等龙头企业高效对接,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诉求。”精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事业部项目总监刘汉林表示,联入自动化的设备不等于实现了数字化,组织、管理、流程相互融合,转型才会上一个新台阶。
观察
需求集约化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根据南方日报南方经济智库与省工信厅联合发起的调研问卷来看,受访的1000家制造企业中约40%尚未涉足数字化,仅有20%正在初步尝试。最大的顾虑是,数字化转型成效存在不确定性。
走访发现,要破解中小企业面临的“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难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上“不想转”。只有思想观念上认识到数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将数字化作为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关键课题。要实现这一点,关键要让中小企业亲眼看到数字化带来的变化。
在广东,无论是揭阳聚鲶工业打造的中央工厂还是狮岭皮具在软件上的迭代升级,关键都是通过搭建平台将散落在大量中小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从而让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投入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我们看到,这样的变化正在广东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中发生,并逐渐在三个层面不断拓展:从少数企业向多数企业,从产业单个环节向上下游环节,从生产制造向产品研发乃至人才培养。
趋势还在继续:乐普达电机全力筹建全新的自动化产业基地,盖特软件着手打造箱包产业链协同制造平台……这些软硬平台的搭建让中小企业享受数字化带来的效率和效益双提升,也进一步加速广东产业数字化正向循环的构建。(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见习记者 许宁宁 实习生 杨碧泓)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