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袁斯浪提交了有关混凝土预拌行业绿色智慧升级、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六项议案和建议。
针对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他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技能人才队伍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时期,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袁斯浪介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来,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建筑行业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河北省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全省建成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45个,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6个,国家级、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16家,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46.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9.7万人,全省技能人才数量占产业工人队伍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日益雄厚。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高技能人才需深入化解的问题
袁斯浪认为,在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特别是建筑行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日趋旺盛的同时,一些核心、紧缺职业工种出现“招工难、留工难”“千工好招、一匠难求”等窘境,说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建筑行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社会认知地位、群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也存在社会服务保障配套有待健全等状况。他具体分析道,一是长期以来,社会上把学历和身份作为人才选用唯一衡量标准,相对于企业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社会认同度亟待改善。加之技能人才绝对工资数不高、经济收入缺乏稳定性等因素影响,导致大学毕业生不愿学技术、员工不愿从事生产岗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造成企业技能人才青黄不接、技能人才断档、老龄化等问题。二是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亟待加强。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大量以劳务企业单纯用工形式存在,人员素质及技能提升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解决,对建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项目总承包和工业化建造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劳动力素质不高导致施工效率低,培训难度也加大,培训供给端存在总量不足与资源错配的问题。大型企业面向较为稳定的自有职工队伍开展内部培训,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且受制于经济能力和生产任务,难以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主动投入,仍普遍存在“重用轻培”或“只用不培”,甚至“只挖不培”等现象。三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社会服务保障机制有待健全。在现行高技能人才激励措施中,多以一次性奖励为主,在个人在职学历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长效激励保障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其子女教育、落户购房等支持政策未配套协同。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受其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等因素影响,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社会保障项目少,参保积极性不高,相关福利受制约,很多劳务企业对农民工群体未进行各类社会保障投保,滋生诸多不利于新时代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因素。
建议将高技能人才表彰纳入国家级荣誉体系
袁斯浪认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联接技术创新与生产实践最核心最基础的劳动要素。围绕如何加快新时代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建议,进一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主要应从社会认知氛围、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做出优化和改善,期待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全过程全领域全链条改善和创新。
袁斯浪提出,首先要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崇尚技能良好社会氛围,构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以技能工人为荣、以学习技能为耀的社会导向、价值导向,引导技能人才更好的树立职业理想,践行“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伟大抱负。比如,可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荣誉体系,在不同行政层级、不同行业协会、不同级别职业技能赛事适量增设荣誉奖项,增加技能人才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将高技能人才表彰纳入国家级荣誉体系,如在“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优中选优,从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做出贡献者群体中,评选出国家级技能杰出贡献者,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表彰,并享受“两院”院士同等待遇和政策。还有,可广泛开展“技能日”、“技能培训活动月”等,充分利用宣传媒介,持续推广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企业、进一线,让更多高技能人才成才经历和荣誉事迹传遍千家万户,让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追捧的“明星”,让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创造成为社会共识。
袁斯浪强调,政府、企业、教育主管部门要通力协作,拓宽育才模式,构建多维度、大培训的技能人才培养格局。各级政府应加快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简化各级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审流程,加快评审速度,保障申报实效,侧重在全国现有的大型国企、高职院校(含技工学校)中选择一批管理规范、师资技术力量雄厚且各具特色的企业、学校进行重点扶持,使其成为新型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辐射属地,孵化更多高技能人才,助推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企业应强化理论、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建立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研发中心等技能人才培养载体,让领军人才参与到建筑施工决策中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难题攻关、新技术探索、新产品试制、经验技法提炼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技能领军人才“传帮带”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配套增设符合新时代建筑行业亟需专业课程,满足新时代建筑业需要的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鼓励更多有知识、有智慧、有梦想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建筑业高技能人才队伍中来,成为托起中国建筑业新时代发展的生力军、引领者。构建并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袁斯浪最后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服务保障。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职业标准和评价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自主开展职业技能认定工作,并予以政策性补贴扶持,突出技能人才评价实用导向。健全岗位实用机制,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管理班组、工程策划等,在薪酬体系中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真正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激励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医疗保障局等沟通联系,推进全国技能鉴定体系衔接、农民工子女教育、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权益等方面工作,让高技能人才权益有保障、流动更畅通、生活无后顾之忧。
相关稿件